动态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0

  本文先简析动态教学模式的概念,再从幼儿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动态教学模式的特点、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特点、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分析幼儿心理学课堂中使用动态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详述动态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即教师设疑创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针对性的总结。

  动态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集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并且是由授课教师和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幼儿心理学学科的特点、动态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等,使得在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动态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本文将讨论动态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幼儿心理学课堂中使用动态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不少学校,学生反映幼儿心理学教学的内容抽象,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无法认真听讲,教师与学生间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自问自答,成为独角戏演员。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没有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灵活地进行教学,只注重“授”,是填鸭式的教学,而学生是被动“受”。这种做法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该把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激发学生的“三性”,实现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

  首先,从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说,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相应的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但幼儿心理学所涉及的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很难用单纯的言语教学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以“幼儿的注意”这一内容为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虽然不是心理过程,但任何一个心理过程都无法离开它单独存在,掌握了这一内容对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非常重要。但是,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看不见也摸不着,并不像生活中的具体物品一样,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官来直接感知,单纯的言语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讲少了,学生无法理解,讲多了,又有照本宣科的嫌疑。而通过动态教学模式,却可以做到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了解这一内容。

  其次,从动态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来看,它将学生置于一个教师创设好的情境之中,先让学生讨论研究,教师再来补充解答,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对知识的感知,有效地避免了“掰开,揉碎,嚼细,喂给学生”情况的出现,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学习的目的。

  再次,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特点来看,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动态教学模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学习的效果将大幅度提升。美国有句名言: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发现,物理的“游标卡尺”,初中和高中都会讲一这内容,但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这一内容的题目却出错最多。而有位物理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回家照着游标卡尺画一画,做一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让他们印象深刻。

  最后,从幼儿心理学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但却没有实践的经验,没有办法很好地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幼儿的表现对上号,也谈不上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高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别说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情形下,动态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现实矛盾。

  二、动态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设疑创境,引题质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她们运用所学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操作。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了引导者,起到组织、控制和协调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幼儿的注意”一节中,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提出问题:男主角为什么会撞到电线杆?经过讨论他们得出结论: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时,就会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注意的一个特征——集中性。在讲“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时,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老师改作业要用红笔?怎么看“万绿丛中一点红”……又如:在学习“幼儿的气质”这一内容关于气质的类型时,先让学生观看文字材料《四先生看戏》,提出问题:同样是看戏时去迟了没法进戏院,为什么这四个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呢?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思考一下,生活中是否也有同样的例子,进而引入新内容“气质类型”的学习。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要学会“设疑创境”、“故弄玄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效果才会好。

  其次,学生自学知识。俗话说:“开车的人记路,坐车的人不记路。”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改常态,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完全放松,充分地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自我意识”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用“我”开头来造句,回答“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再结合课本中“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来理解。又如:教师在讲“注意的品质”这一内容时,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对注意的四个品质进行预习,然后派代表进行分析,要给出其相应的注意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在学习中,学生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存在,而是时时刻刻处于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在愉快地参与活动中学习与成长。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和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例如:在“幼儿的气质”这一内容中,让学生用“气质”一词造句,有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造类似于“某某人的气质很好。”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就应该注意点拨学生:从你们刚才的造句来看,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是什么?与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气质是否一样?又如:在“幼儿的感知觉”这一内容中,给学生学习一些文字材料:“戴着眼镜找眼镜”“秋天游泳的时候,刚下水觉得水特别凉,一会儿后又不觉得凉了”“用同一种洗发水久了之后就不觉得它香了”……在学生自学后,他们往往能用比较简单的经验性的话语做概括,但没法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前的总结进行分析,将那些生活中的语言加以提炼,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告诉学生:这些生活中的“习惯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感觉的适应”。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之前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对内容进行升华,从而让学习效率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做充分的准备,“一节好课,是用一生来准备的”。综合起来说,动态教学模式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动”,要求教师灵活教授,学生灵活学习,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备课以及教育机制都有一定的要求。

  综上所述,动态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教学模式不是教条,要让动态教学模式的效率最大化,不仅要教学模式动态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都要实现动态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反思,积累经验,主动提升课堂应变能力,实现真正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