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命题看话题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7-10-10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指出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并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话题作文质量进行了探讨。

  话题作文就是以话题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选材,由此写出一篇文章。此类作文题表面通常不包含观点,内容上也没有限制,话题作文其实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话题,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但并未限制取材范围与表达形式,因此话题作文给学生预留的写作空间更大,但在写作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困惑。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话题作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且还与学生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高考话题作文命题思路来明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分析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一直以一种稳定的趋势向前发展,并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存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视角来对自身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

  笔者通过对最近 20 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探究和总结发现,话题作文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高考作文形式。例如,2014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就属于典型的话题型作文。高考作文从1998 年就开始由传统的命题作文逐渐向话题作文转变,当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就属于话题作文的初级形态,当时的作文命题方式已经初步有了话题作文的影子。如作文命题者在给出作文材料之后,又分别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并且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目中二选其一或者重新自拟题目;二是表达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融合多种表达方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虽然给出两个作文题目,但是并没有规定学生一定要从中选择,唯一可以明确的就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中心话题来进行写作。这种虽然给出题目但是可以另行自拟题目的命题方式,给学生的作文写作留出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可以说,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命题形式了。

  (二)高考命题者正在逐步减少对话题作文的思想限制

  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要求看,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对学生思想的限制正在逐步减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疑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较多的自由。这种做法也是非常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下的时代要求,既可以充分发扬新时代学生特有的个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一种尊重。话题作文的出现代表了高考作文正在朝着开放式的方向发展,高考作文不再局限于题目和题材,高考作文开始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发散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2003 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个生活化且非常富有哲理的题目,学生在写作时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感情因素可以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另外一个则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这是两中截然相反的观点,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诠释自己对其中一个观点的理解。由此可见,高考正在放宽对学生思想表达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高考视角下如何有效提高话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按照话题作文的特点来审题

  话题作文属于用一段提示语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即为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试题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等,写出一篇或记叙,或议论,或其他形式的文章。话题作文仿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花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尽快摘取适合自己的那朵花,而不是流连于花园。

  面对“大而空”的话题作文,让学生学会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通常都是学生熟悉的或者有所了解的内容,学生往往能有所感触、有话可说。话题材料给出了划定范围和思考对象,学生可从材料入手,但不能拘泥于材料。话题作文要求较为宽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写作思路,走出只针对材料写材料作文的困境。在写话题作文时,学生可以按照话题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避免大家都写同一种文体的情况。此外,话题作文在表达形式上较为灵活,文章的字数一般不低于 800 字,学生可以按照话题材料与自己选材的特点等自拟题目,展现文体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话题作文的主旨含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明确了话题作文将会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学生首先应在读题过程中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含义。所谓话题作文,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出题者给考生划定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自由发挥。话题的范围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话题范围就十分宽广,如 1999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这个话题作文中,出题者没有附加自己的主观意识导向,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和想象力自由发挥,既可以在文章中认可和赞扬记忆移植的价值和作用,也可以反对和否定记忆移植的存在可能,由于出题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衡量标准,因此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有的话题范围则相对较为狭窄,如 2002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在这个话题作文中,出题者表现出了明确的道德导向,考生必须按照作者的道德思维去进行写作,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出题者的意志导向以及话题范围,才能准确抓住题目的主旨含义,这对于考生的作文写作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导学生在话题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后发现,高考作文的出题教师正在提高对作文真实情感表达的要求,相比于辞藻的华丽和精致,阅卷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这里所述的真实,并非是指学生在作文中一定要写真人和真事,而是要学会把笔下的各种形象描写得更加真实和生动,且不能凭借自己的想当然来描写,读者会因为文章的情节不够合理而产生厌烦。故意给人物形象强加上各种光环,表面看来人物的形象更加耀眼,其实读起来则会感觉干瘪无力。如 2002 年的高考话题是“心灵的选择”,一位高考考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描写的是江姐这个英雄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江姐在面对生死时从容不迫的高尚品格,这名考生想当然地把江姐的内心描写变成了一场记者和英雄人物的对话。“你后悔吗?”“我自从入党后就没有后悔过。”“这就是你内心的选择吗?”“是的,这是我心灵深处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时刻。”读完这段文字,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话语其实都是作者强加给江姐的,硬是把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绑架到了“心灵选择”这一话题上,这种表达方法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表达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采取上述有效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