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书法观”:为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领航

发布时间:2017-10-13

  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正确的书法观的烛照下才能对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的特性、定位及对自身的书法及教育水平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针对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细致的研究,真正地在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做到“知彼知己,勇往直前”。

  虽然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然有3000 多年的历史,但留下的传统书论中,可供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借鉴的少之又少。在目前专业书法师资极度匮乏、专兼职书法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只有以正确的书法观来烛照培训学校书法教育与教师自身,即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使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得到科学的引导,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扎实前进。

  一、正确“书法观”: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方向与基础

  所谓“书法观”,简单说来就是对书法的看法和认识。正确的“书法观”,对于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来说,就像是“世界观”之于“方法论”,拥有正确的“书法观”是进行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和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正确“书法观”的烛照,就不可能有对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的正确定位,更不可能对研究者自身的书法、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和研究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也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方向。

  1.书法的“用笔”本质及“书法观”。

  书法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既与我们日常的写字相关,有着很大的普遍性、实用性,以至看似人人皆知;但它显然又不是普通的汉字书写,它是一门高深奥妙的艺术,以至连书圣王羲之都说“书者,玄妙之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性,导致普通人、不少教师,甚至是学者产生了错误认识:“书法”就是写字;用西方美术中的线条造型理论来研究书法;甚至偏执地称唐楷为美术字。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书法,它有什么样的特性?如果我们认真对古代的书法理论著作进行学习,就不难发现,在浩如烟海的古人书论中,“用笔”是一个永恒的核心,是古代书家一生追求却永无止境的玄妙之技。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曾说:“书家字中有笔,如禅中有眼。”虽然是以“禅”喻“书”,却也道出了“用笔”是书法的关键。大书法家米芾也在《自叙帖》中说:“得笔,则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由此可见,是否“得笔”,即是否体现了“用笔”,是评判一幅作品是否是书法的关键。故而可知,书法就是一门以“用笔”为核心,通过“用笔”来“写意”(即表现书者的个人情感)的有关汉字书写的艺术——当然这里的“用笔”不是那种所谓的基础点画的写法,而指的是凌空入纸、擒纵有度且迅速便捷的高超运笔技巧。整体来看,书法有三性:实用性——写字就是书法在实用领域的具体呈现,艺术性——它是一门以文字为书写对象的抽象而高妙的艺术;文化性——是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特性。

  2.对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性质、定位的正确认识决定着教科研的方向。

  书法作为一门以“用笔”为核心的抽象艺术,有着较高的专业性,需要一定的天赋并且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要对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进行科学的定位必须要结合中小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其书法学习时间投入的可能性,结合目前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等具体情况进行符合实际地分析。

  首先,从书法的实用性上讲,毛笔书法已经退出了实用领域,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通过普及硬笔书法来实现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目前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最为实际、实用和最易见效的途径。

  其次,从书法的艺术性结合中小学生审美能力成长的年龄特点来看,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应适当加入毛笔书法鉴赏和练习的内容,让其从小接受传统书法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长期的、连贯的书法学习中积累起一定的书法审美素养,尤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趣。

  最后,从书法的文化性结合学生们实际的学习生活来看,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应结合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加大对书法文化知识的普及,如语文课程可以加入传统书法和汉字文化的篇章,美术课程可以加入书法历史的介绍和作品的鉴赏,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多门学科中立体地接受书法文化的陶冶,从而提高其书法文化素养,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基础性,其科学的定位是主要通过硬笔兼带毛笔书法的练习以及对传统书法艺术、文化知识的学习来传承、弘扬传统书法文化。

  这种定位同时也决定了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大方向,决定了其应针对中小学书法普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而这样的教科研成果才能真正地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被推广,从而达到促进和提高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水平的目的,实现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最终目标。

  3.对研究者自身书法、培训学校书法教育能力、水平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是进行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基础。

  对一位书法教师,特别是对一位立志于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书法教师来说,必须要用专业的标准来衡量自身,即使差距尚大,但专业的标准会使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目前大多数书法教师的书法练习都属于“无法”式的练习,他们不懂得运笔的技巧,或“硬”顿“硬”按,或描画成字,并以讹传讹,顺带也让学生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个在全国普遍存在的错误用笔导致的不良后果:到了小学三、四年级,许多写字认真的学生中指第一关节处都磨出一个硬硬的小包似的茧子。

  书法“用笔”的原则之一就是要轻松流畅地书写优美的汉字。不知“用笔”,何以知书法,又何以进行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和科研?因此,书法教师应该首先从理解“用笔”、学习“用笔”入手,先通过掌握“用笔”进入书法的大门,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有关传统书法文化的理论和知识,才能对自己的书法水平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判断,才能有正确的书法体验、培训学校书法教育观。也只有如此,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并使自己的科研有一个正确的支点。

  二、辨谬知真,勇于创新: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成功之道

  由于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领域一直缺少专职教师,更缺少科学的理论,所以一直存在诸多误区。再加上一些并不懂“用笔”的所谓专家“以讹传讹”,更是给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布下了重重迷雾。但对于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工作来说,只要我们坚持以正确的书法观来考察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勇敢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可以破除迷信,勇往直前,从而踏上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成功之路。

  1.辨“谬”知“真”:把握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正确导向。

  在我们进行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工作时,往往会遇到许多与自己相左的专家们的言论。比如现在多数专家都认为传统书法已然退出了实用领域,这才造成了现今书法普及的困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不应该盲从,应该勇敢地以科学的书法观进行分析:必须看到,虽然近代以来书写工具发生了从毛笔到硬笔的转换,虽然刚性的硬笔与柔性的毛笔不一样,但从目前硬笔书法的发展来看,它所表现的仍然是传统书法的美,它正在传承传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书法的实用功能并没有丧失,相反因新工具的使用在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形式,并在当代实用领域继续延续和发展,这也正是以汉字为书写内容的书法艺术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只有坚持了这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积极地做好普及面最广的实用书法——中小学硬笔书法的教育科研工作,从而推进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

  对于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教”或“学”的困难和一些看似正常的现象,我们要细心地去思考,决不能进行简单化处理。比如,学生们在学习硬笔字时,对于一些传统书法意味较浓的字体,如卢中南的欧体楷书和顾仲安的柳体楷书学起来比较慢,即使能写好的学生写得也很慢,而且基本做不到学以致用,无法应用于日常作业书写。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认为是书法家的字难度大,所以学生不易学,而要深入地去思考、探究。一方面,书法家本人在书写时速度也不是很快,如果写得过快,他们自己也写不好,说明这样的书体对于学生的日常书写来说并不实用;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不实用,学生们只是在有限的“练”书法的时间里才去学,而日常的书写则用完全不同的字体,这样就起不到正迁移的作用。

  再比如,如何恢复中小学书法的“书写性”,也是一个需要勇气来探索的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课题。虽然大家已然知道,书写的流畅与便捷才是书法正确的“用笔”方法,但目前的中小学书法教材全然没有把书写的连贯性、流畅性放在第一位。甚至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对轻松写字抱有成见,特别是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师——在他们眼里,写得认真的学生都是用力刻字的,那样的字才有力度,而那些不用力的学生写得轻飘,基本都被认为是不认真的。

  书法所表现的力度跟书写的用力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相反书写得轻松、连贯与流畅才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我们必须勇敢地摒弃那些“楷书必须要一笔一画去写”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进行引导学生流畅书写的研究。可以尝试用笔意连贯的书法讲义和书写示范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在直观、感性的观察和模仿中来逐渐形成流畅书写的好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行楷、行书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

  2.勇于创新,开拓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实践路径。

  要做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不仅要“心细”,还要“胆大”。“可贵者胆”——这是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的座右铭。笔者认为,这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致力于教科研探索的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时代在发展,书法在发展,我们的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观念也要发展。我们在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工作中,不仅要勇于发现现代书法发生的新变化,更要勇敢地创造新的手段来促进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

  比如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毛笔也出现了新生代:像日本的秀丽书法笔和新毛笔(和硬笔大小相仿,有小楷毛笔头、有笔帽,可以灌注墨水)已经做得便携而易用了,我们国产的类似书写工具也有不少。这些“软尖”的书写工具在表现传统书法美的方面有着硬笔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在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工作中,要针对这些新工具进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广泛使用这种便携且有弹性的新书写工具去临帖或写字,并与其使用硬笔的效果进行对比。甚至可以让他们尝试用这种新毛笔去写作业,以考察书写工具的改变对其学习的影响。或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试验结果,给厂商以改良的建议,让这些工具更适于学生使用。再如,笔者在进行书法教学研究时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会“凌空取势”的用笔方法,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笔法时做不到正确书写所要求的放松,而其越紧张也就越无法去体会、学习这种正确的书写方法。为此,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通过闭目练习书写动作来达到学会放松书写的目的,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笔法的信心,体验到正确的书写状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在中小学书法课程中有关书法文化与知识传承的方面也需要勇敢地创新,比如河南、广东等地的一些中小学校就迈出了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的新步伐,大胆地开设了甲骨文书法课程,打破了甲骨文是书法家、学者才可以去涉及的旧观念,并通过对中小学甲骨文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的推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及文化的兴趣,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在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只要广大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工作们有了“知己”“知彼”的正确认知基础,细心发现当前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勇敢地针对这些问题去进行大胆地探索、尝试和创新性地研究,就可以实现对当前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科研工作的推动,从而使中小学培训学校书法教育获得更加健康、有效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