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引进优质高教资源的战略举措:以“南深圳、北青岛”现象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5

  在国家和省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这样的战略举措日益受到省域和城市的重视和采用。在此过程中,深圳市和青岛市的规划与实践从中脱颖而出,已有大批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集聚两座城市,形成备受高教界关注的“南深圳、北青岛”现象。从战略规划和政策实践看,注重规划引领、目标对接“双一流”建设,国际国内并重、引进对象聚焦优质高端,注重创新、引进模式灵活多样,服务城市发展、学科布局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保障条件、突出财政资金和用地支持等几个方面,是深圳和青岛在规划与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城市高教发展方面的主要战略举措和实践特征。深圳、青岛两市的战略举措和实践做法,为其他城市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范例和实践方案。

  一、引言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24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蓝图绘就出炉。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指引下,广东、山东、湖南、湖北、上海、浙江及辽宁等省(直辖市)陆续出台了对接“双一流”建设的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方案、意见和计划等战略性规划文件,并已在实践层面推进实施。

  在省域“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规划与实践背景下,通过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城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策略,是广东、山东及江苏等省市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和选择。而在这一进程中,深圳市和青岛市的战略规划与实践成效尤为引人关注,两座城市借助国家和省域“双一流”建设大势,在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城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方面规划宏远、出手不凡、成果丰硕,形成了备受关注的“南深圳、北青岛”现象。有学者认为,“随着深圳、青岛等地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将跃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势力’;不久的将来,‘中国好大学’的分布地图或许将被重绘。”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市和青岛市为案例,从引进高教资源的规划目标、对象要求、合作模式、学科专业分布和保障支撑等五个方面的规划与实践特征入手,解析两座城市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城市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战略规划与政策举措,以期对促进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深圳、青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的主要举措

  1.注重规划引领,目标定位全面对接“双一流”建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先行,以战略视野统筹布局城市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和具体目标,全面对接所在省域“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是深圳和青岛两座城市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城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从战略规划的总体布局看,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再到“十三五”,两座城市都对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城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做出了连续性的战略安排,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战略规划和相关配套性政策措施和计划,绘就了日益完善的城市高等教育发展蓝图, 如表1所示。
深圳、青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的主要举措

  而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也已融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拥有大量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可以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大量高层次人才支撑和先进科技驱动。从战略规划的发展目标看,无论深圳还是青岛,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都直指省域“双一流”建设,着眼于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一批国内一流和世界一流学科,着力提升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具体而言,在总体发展定位方面,两座城市都希望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等教育以推进城市高等教育的多元、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深圳市提出,要“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青岛市提出,要“促进青岛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打造科技和人才新高地”,“支撑青岛建成高等教育强市”。在总体实力目标方面,两座城市都瞄准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而且“高水平”的标尺从国内一流拓展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学科建设目标方面,两座城市都聚焦在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前者主要体现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情况,后者主要体现在ESI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深圳、青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的主要举措

  可见,目标引领、战略规划是深圳市和青岛市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推动城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显著特征。在规划制订的实践中,城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规划应当统筹融入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同时也应当深度对接所在省级区域中长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规划与方案。在战略目标定位的确定方面,既要致力于提升城市高等教育的相对地位,更要着眼于提高城市高等教育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度、贡献率。对于城市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要抓住国家和省级政府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办学和管理的政策支持,通过规划布局、着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切实推动城市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和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城市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满足当地公民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支撑。

  2.面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

  引进对象瞄准国际国内高水平大学,同时引进大学中的高端研究机构,高起点合作,共建办学,是深圳和青岛两座城市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鲜明特征。在两座城市看来,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大力融合、集聚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及人才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从战略规划和政策文本看,深圳市在《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深圳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针对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引进国内外名校来深办学”,“引进的国内高校及学科原则上应居全国综合排名前10、学科排名前5,国外高校应居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学科排名前20”。针对共建特色学院而言,要求“坚持‘开放式、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与境外著名高校合作共建”。针对建设世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要求“与国外高水平技术大学合作共建二级学院”。青岛市在《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加大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进力度”等。

  深圳和青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如表3所示。
面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

  近年来,深圳市和青岛市已经引进或者正在协议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是国际、国内的名校,有的甚至是国际顶尖大学。根据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6”和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7”的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和青岛市引进合作的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多为位居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名和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前50名的国内外知名高校,两座城市的高校“朋友圈”阵容可谓相当豪华。此外,相比较而言,深圳的国际知名高校“朋友圈”数量明显多于青岛,国际化程度高于青岛。

  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及其高端研究机构在城市落户,或设立分校,或共建新型大学,或共建特色学院,亦或合作建立高等研究院,对于城市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有两个成效:一是高起点办学、高水平研究、高质量育人;二是有效促进城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进而推动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对于前者而言,香港科技大学的高起点办学和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2017年6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的“2017年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中,创校不足30年的香港科技大学进入全球百强,位居71至80组别。对于后者而言,引进国(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于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国际化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与国外知名大学共建特色学院的规划与实践。就实践特征而言,深圳市引进共建特色学院有效贯彻了如下四项工作方针:

  一是坚持高质量、高标准,严格执行特色学院相关政策,高效集聚国内外一流高等教育资源,在重点产业领域尽快建成一批抢占国际技术、产业前沿的特色学院;

  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筹全市特色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利用好现有校园等基础设施;

  三是明确层次和梯队,采取差别化、针对性措施,形成特色学院建设滚动式、梯次型的格局;

  四是拓宽渠道,充分用好海外归国人员等资源,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推进特色学院建设的强大合力。

  3.注重创新务实,引进方式灵活多样

  引进、合作的方式是城市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工作的重要方面,合适的方式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共建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战略规划、政策安排以及具体实践情况看,深圳市和青岛市都针对合作对象的不同需求和层次特点,并基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及战略规划布局,注重创新,因机构和项目而异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引进及共建合作方式,这是两座城市引进优质高教资源方面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具体而言,深圳和青岛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教资源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和做法:

  其一,建立分校区,建设高水平大学。一般由市政府和境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共建,建立某大学的分校校区,而这些校区的建立,往往都有原先已经合作共建的高端研究机构或研究生院等为基础。如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是由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建设立的,旨在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2016年8月深圳市政府和北京大学协议共建的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就是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01年)作为基础,增加设立本科生教育和医学院,旨在共同建设一个世界一流水准、能够引领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校区。2016年12月青岛市政府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议共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教新城的核心部分,旨在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大学。

  其二,中外名校联袂与市政府合作,新建高水平大学。一般是由一所国内知名大学携手一所或者多所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并与市政府联袂共建,在青岛市或者深圳市新建一所高水平大学。如2015年8月教育部批准筹设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就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在深圳合作建设的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旨在建成世界一流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其三,市政府与中外名校共建特色学院,旨在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化、开放式、小而精等鲜明特色的国际一流学院。从战略规划和实践看,共建特色学院是深圳市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深圳在全国首创的特色学院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已建立或者将规划建立至少10所特色学院。如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于2014年联合成立,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又如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由深圳市政府与天津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三方在深圳共建,旨在合力打造一所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一流理工学院。青岛在这方面也有实践和探索,如创新转化学院,就是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英国剑桥大学、山东大学联合共建,三方旨在创新转化领域开展具备引领性的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转化学院和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助力青岛市打造国际创新转化之都。

  其四,共建高端研究机构,围绕城市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市政府与国内知名高校共建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从实践看,共建高端研究院是近年来青岛市战略性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青岛市“研究生院+研究院+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四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引进模式的重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青岛市政府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共建了一批高端研究机构,而高端研究机构的设立也带动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但与深圳相比较,青岛市在引进高等学校在城市设立研究院的步伐明显落后,早在2000年左右,内地和香港名校已经在深圳建立了一大批研究院,时间比青岛市提前了三个五年规划。而这些研究院,也为后来深圳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建设立研究生院进而共建设立分校区奠定了基础。

  很明显,城市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作共建方式是与合作项目的内容直接相关的,同时也要基于合作各方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从深圳市和青岛市的规划与实践看,尤其是从深圳市的实践做法看,城市引进优质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有一条重要的、比较清晰的路径:“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也即先合作共建高端研究机构(研究院、研究中心),接着在研究机构基础上扩充高端人才培养职能、合作共建研究生院,然后再以研究机构、研究生院为基础合作建立高水平大学分校区,成为完全功能的大学实体。深圳市能够在“双一流”背景下迅速地引进共建或协议引进共建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分校区,得益于20世纪初市政府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共建了一批高端研究机构(研究院)。此外,城市高等教育在引智发展中应充分考虑现有基础,盘活现有大学及研究机构存量,在合作共建中充分发挥现有本土大学的学科、专业、研究平台和校园设施基础。毕竟另起炉灶重新建设一所大学,其投入是巨大的。

  4.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学科专业

  立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产业布局的战略需要,统筹引进高等教育机构和优势学科专业是深圳市和青岛市高教引智与发展的又一个显著特征。这一显著特征,是与两座城市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目的和价值取向紧密关联的。城市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支撑和先进科技驱动,而高校拥有大量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助推器。在青岛市政府看来,“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青岛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青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科教融合、创新高教体制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岛办学,能够提升青岛创新活力和人才聚集能力,促进青岛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打造科技和人才新高地,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圳市和青岛市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学科专业的重点领域分布上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基本对接的。两座城市在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都十分注重“服务发展”的原则,在深圳市看来,就是要“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深圳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前沿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增强高等教育在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引擎作用,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支撑”。在青岛市看来,就是要聚焦城市“十三五”产业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如表4所示。
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学科专业

  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对接,是深圳市和青岛市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着力推动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引进高教资源必须建立在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战略性需求的基础上,引进建立的城市大学系统应能够与城市展开深度的互动,成为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智库。纵观世界城市在从产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在知识创新中起到了特殊作用,通过大学-产业-研究-政府相结合,提升了城市产业竞争力。当城市的经济产业发展结构、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高端研究机构)的学科科研结构及其战略拓展重点相吻合的时候,城市与高水平大学(高端研究机构)的合作才会碰撞出火花,形成共赢,城市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步伐也将加快并更扎实。而“南深圳、北青岛”现象正是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

  5.政府大力度给予财政资金和办学用地支持

  近几年来,山东、河北、广东、福建、浙江和安徽等省域陆续公布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或者“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保障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条件,其中大力度的财政资助和投入是一个鲜明的共性特点。深圳市和青岛市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以财政资金和办学用地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支撑条件,相较于所在省域,其投入力度更大、政策支持条件更优厚,更具吸引力。“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出台以后,在新的大学评价和资源分配机制的推动下,各大学都在不遗余力地想办法拓展办学空间、争取办学资源。当这种内生需求遇到城市为了自身竞争力提升而推出的高教引进的优厚政策条件时,双方自然有了各取所需、合作共建的驱动力。

  在资金资助方面,深圳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安排不少于50亿元的资助经费用于支持重点领域的特色学院建设;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深圳合作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如果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将给予每所大学最高10亿元的经费资助。青岛市政府对于引进并正式运行的非独立法人性质的国内外优质高教机构,5年内市财政给予不少于1500万元的补助资金;对于引进并正式运行的独立法人性质的国外优质高教机构,5年内市财政给予不少于3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在办学用地支持方面,深圳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扩大高等教育土地供给,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高校集聚区规划建设”。青岛市政府提出,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到青岛成立新校区或分校的,“划出专门区域并预留500亩至3000亩建设用地,对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二级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的用地”;同时“鼓励各区(市)为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无偿代建基础设施,实施“交钥匙工程”。 从实践情况看,上述政策支持在已经建设或者已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的引进共建高等教育机构项目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规划建设总投资约19.6亿元,占地约500亩;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市规划总投入300亿元,占地面积超过4 800亩;天津-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规划用地约240余亩;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占地达到了2 000亩。

  从深圳市和青岛市对于高等教育引智发展的投入力度和支持政策来看,两座城市的政府已经把对接国家和省域“双一流”建设、着力推动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看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此同时,在比较借鉴深圳和青岛的战略规划和实践做法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两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充裕的资金投入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用地支持是大学办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大学建设,最重要的是‘三大’——大师、大楼和大策。大师是办大学的根本,没有一批拔尖创新领军人才,一流大学就无从谈起;大楼就是办学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策,是好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大楼和大策,都是为大师服务,一个是让大师有工作的好条件,一个是让大师有工作的好心情。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概莫能外。”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应避免简单化地以“砸钱”多少来获取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而应该在加大投入的情况下考虑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让这一笔笔巨资真正发挥作用,产生预期的效益。

  三、结语

  当今时代,在城市和地区甚至国家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提升城市或者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圳、青岛等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一种由创新范式转型驱动和市场力量主导的适应性调整。这不仅会引起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格局的逐步演变,而且能够改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深圳市和青岛市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战略规划、政策安排和实践特征,为各省域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规划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尤其是为各省域中重点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规划和实践的具体方案。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南深圳、北青岛”现象,其所蕴含的战略与实践内涵远不止本文分析的几个方面。笔者认为,深圳市和青岛市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成功实践,是与城市自身所处地域位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的政策环境与优势等因素密不可分的,也是与当下国内知名大学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日趋激烈的人才与资源竞争紧密关联的,需要作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同时,两座城市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课题,比如,引进高教资源与城市发展的深度对接与磨合问题,引进高教资源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本土高校的作用问题(包括学科专业、人才师资、空间设备等),城市高教发展与所在省域高教规划布局的统筹对接问题等,都值得深圳市和青岛市在实践中予以关注和重视,而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