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教学环节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系统论的思想,通过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特点,提出“中英互补+以教促学”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以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一、前言
在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中,“汉语国际教育”已正式取代原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的前身和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继承和发展1。用朴素的话来说,“对外汉语教学”适合在中国本土完全使用中文教学,可以模仿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而“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属于国际师范生教育范畴,不仅具备中文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用外语实施汉语教学、推广中华文化的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外交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独立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才艺表演能力、亲和力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要有教学操作能力2。
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国家汉办”在2012年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特别突出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在对这些技能的描述中,不仅要求“了解和熟悉”各项技能的基本知识,更要求“能够”从事真实有效教学的实践能力3。
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中英互补+以教促学”为主线,循序渐进地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要以“中英互补+以教促学”为主线
1982 年,北京语言大学等 10 所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首次正式推广“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概念并界定为“针对来华外国人的汉语教学”。2007年,国家汉办提出转变观念和工作重点的六大转变:一 是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 ’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三是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四是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五是推广模式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六是教学方法从纸制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换言之,从过去的‘请进来 ’、对有一定学历的成年人进行面对面教学,发展到‘走出去’、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需要全方位的改进和改革”1。这一政策的推出,加快了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汉语教学的转型,对教师的跨国界汉语教学和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提出挑战。
“学中外文化引领世界潮流,贯古今文明培养国际人才”,这是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座右铭,也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目标。把汉语国际教育设置在外国语学院,而不是文学院,就是要唤醒全体师生的中英互补和双语比较的意识,首先要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应用能力。良好的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往往也能带动英语口译笔译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汉外比翼齐飞。这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强调中英互补。
《礼记·学记》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现代科学也表明,面对同样的知识点,看一遍只能记住5-10%,默读默写一遍只能记住30-50%,而为了教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和思考可以真正掌握70—80%。只有通过“教”,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古人的智慧是万古长青的。
课程学习为教学实践做理论准备,实践教学反哺课程学习。“中英互+以教促学”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安排是:基础和专业实践安排在大一和大二期间,由于学生必修课程比较多,安排他们在校内的留学生课堂做“留学生学伴”,目的是尝试基础汉语的教学,可以充分使用学习过“汉字教学法”和“汉语拼音教学法”等理论知识。综合实践安排在大三期间,到国际学校做外籍英语教师的助教,重点提高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或者到专业翻译公司,协助各种国际会议口笔译工作,感受和提高口译笔译能力,结合课程《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比较》体验中西文化转换的乐趣与艰辛。创新实践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派遣到海外的汉语教学实习基地,尝试完全外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
三、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基础实践:做留学生学伴,汉语为主,英语为辅,比翼双飞。
要教好外国留学生,汉语国际教师不仅要能够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还要系统掌握语音、 词汇和语法等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以及一定的汉语教学的能力和技巧。这些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都开设完成,中国学生特别需要一个真实的机会检验他们所学知识。
留学生教育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中国本科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教学机会。将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与留学生搭配成为“学伴”,已经成为了留学生教学的一个教材亮点。
众所周知,老教师在指导新教师过程中,通过听课和一起备课,可以促使双方共同进步。把这一理念衍生至学习领域,出现了“同辈导师”(Peer-Tutors)、“学伴”(Study Buddies)、“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或“同辈帮手”(Peer-helpers)等新词汇。这种方式促进和提高双方的自我意识及社交水平,通过同伴帮助来减轻学生在课堂的心理压力,帮助构建社交关系3。
“学伴制”的具体做法是:假设基础班有十个留学生,他们连基本的口语都不会,更不用说汉字的书写。任课老师从自己熟悉的、刚好没有上课的学生中请十位学生志愿者加入课堂教学,坐在留学生身边。中国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上课,一边小声辅助留学生的发音和书写。在课堂活动中,就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练习。下课后,也和留学生一起吃饭或者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老师发现某些中国学生具有比较好的教学能力,可以请中国学生设计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上课的语音、语调、音量和教学模式。
谈到这一制度,很多留学生都赞不绝口:对于初来乍到的新学生,学伴带着他们办卡、认路以及购物,解决了生活难题;每周固定见面2-3次面,为留学生辅导作业、练习口语;中国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也经常邀请留学生一起参加,甚至一起主持各种晚会和比赛活动,异国情调的普通话和肢体语言往往给本来很平常的活动带来笑语欢声。
2.专业实践:做国际学校助教,英语为主,汉语为辅,事半功倍。
我国很多较大城市都有招收外籍和港澳台国际学生的国际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部,工作和教学语言为英语,使用与欧美中小学同步的教材。学生往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的一些富二代,转到国际学校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英文水平需要大大提高;另外一部分是外籍人士的孩子,他们的外语水平很高,但中文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华侨华人的第二代,只会简单的口语,书写基本不会。这些国际学校很需要国际汉语专业的学生做外籍教师的“助教”,帮助部分中国学生提高英语认知水平,为外籍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同时还可以辅导提高外籍教师的中文水平。
厦门理工学院国际汉语教育系与福州西湖国际学校达成协议,每学期派遣10及位学生做长达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关于实习期限,外方校长认为,学生要经过一两个月的教学法和课堂管理培训和跟班听课辅导后,才能真正走上讲台授课。为了教授一堂课,学生需要往往要准备十几个小时,查阅大量资料,还要在宿舍里模拟讲课,互相观摩。可以预见,经过这样的实习后,不论英语水平还是精神气质都会有质的飞跃。
3.专业实践:尝试口译笔译,中英文互相转换,相益得彰。
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翻译有三个方面不同:更多的是把中国特色文化翻译成为英文,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中国文化的味道和内涵;英语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是用来辅助汉语教学的工具;要熟悉英语发音在不同国家的变体,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地区的英语含有很重的地方口音。
厦门精艺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翻译公司,为了保证实习生符合企业要求,公司派出三人的招募团队专程到学校进行宣讲、问答、笔试和面试,最后从近 40 位报名者中筛选了十几名同学进入公司实习。校企双方都严格要求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真实工作能力,让他们达到正式员工的标准:学生必须以周记形式记录实习收获;公司以签到形式确认学生所在,保障安全;公司以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结合的形式使学生适应工作,并以实际项目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商业翻译。实习结束后,公司专程来到校召开表彰大会,为他们授予了相应奖项和奖金 。
学生们在实习总结中这样写道:作为国际会议现场口译的辅助人员,我们多次感受了世界各地的英语有很大不同,以前总为自己的发音不准感到自卑,现在认识到,只要不影响交流,大胆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外国人如果只能听得中央电视台的标准发音,听不懂广东四川湖南等地的普通话,也将寸步难行;很荣幸被分配在社会科学组,遇到类似护照、驾照等比较有套路、规范比较严格的文件翻译,也碰到一些自己感觉熟悉其实根本不懂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文化用语;一个月后,在学习各种翻译软件的基础上,特别是ABBYY FineReader后,我们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些任务,同时能够把翻译文件的格式做得非常美观;实习过程中,有几次需要加班,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情绪,但后来大家能够理解,并且较好地完成任务,习惯了翻译工作的特殊要求;记忆库整理是其中比较复杂的部分,这方面的能力我还有待于提高;实习的这段时间,对翻译行业的一些流程、任务的完成要求、对翻译软件的使用以及自己擅长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对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细心严谨,对细节的把握更加准确。
4.综合实践:赴海外实习,开创公民外交的新模式。
2013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这样说:在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的新时代,国家之间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Our future depends on connections among young people across the globe),世界的外交进入公民外交的新时代( a new era of citizen diplomacy),海外经历不仅改变个人的人生,也将改变他身边的每一个人(They are not just changing their own life, they are changing the lives of everyone they meet)1。
为此,我们尝试在日本的千代田国际语学院设立海外汉语教学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异国他乡体验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乐趣和艰辛。到海外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中华才艺能力要求比较高,因为外方往往借助他们举办各种中国文化节,需要展示各种才艺。 为此,我们挑选了熟练掌握快板、剪纸、民族舞、古典舞、传统曲艺和乌龙茶茶道的几位学生。
在日本实习,还让学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体现。比如,书法交流是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必备项目和重头戏,也是我们学生的弱项。好几位不会书法的实习生表示,回国后一定要苦练书法,因为在日本经常被邀请表演书法或者欣赏书法作品,为此他们感到非常愧疚。
5.创新实践:鼓励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设计--编写中外比较的教材
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制作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方案。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来说,编写教材是本科教学实践的最高阶段,是创新实践的最好体现。
以一个学期18周、每周2次4个课时为期限,要求学生编写一本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教材。教学对象可以是初级班也可以是高级班,教材内容可以是普通的语言文字认知,也可以是中国文化介绍。在教材编写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发挥:阅览国内各个出版社的主要教材,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编写新教材的设想;根据三年多的留学生教学体验,修改完善自己使用过的教材;加强对拼音、汉字结构、字词辨认、构词法和句法的中英文标注和解读。具体创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适合对外传播、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文化:一位学生选择了《基于中外比较的汉语教材编写---以20首唐诗为例》,需要对几百首熟悉的诗歌进行挑选,最后选出20首。以诗歌主题类型为依据,分出田园诗词、写景诗词、咏物诗词、送别诗词、哲理诗词等五个单元,每单元有四首诗词。
二是强调中外比较:由于教材是针对外国留学生,首先要求配备这首诗歌的英文翻译,其次,配备一首主题类似的英文诗歌,或者是其他国家语言的。再比如,以上这位学生选择了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之后,配上朝鲜族诗人任士洪的《鴨綠江》,诗歌的内容
“一带长江万古流,溶溶漾漾几时休。春来新涨葡萄绿,潋滟晴光可梁鸥”和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相益得彰。来自南韩的学生如果读到这首诗,一定会兴奋异常。
三是激活学生的特殊教育背景:部分学生有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天赋和学习背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国际性语言,鼓励这部分学生编写教材的时候,结合课程学习中涉及到的上古神话、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化作品,进行改写缩写,改编成为适合留学生中、高级以上的教材。
教材编写对学生的封面设计、选材逻辑、文字编辑、图文排版、网络搜索等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教材编写是毕业生的一种创新实践。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属于国际师范生的培养范畴,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等理论,所有这些课程的学习如果离开活生生的实践教学,就是“纸上谈兵”。必须围绕“中英互补+以教促学”这个主线,结合课程学习,构建系统连贯、有层次、整体性强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争取四年不断线,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从国际汉语教师的的高度和跨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