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会影响到孩子,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看,80%的问题学生来自特殊家庭。因此,做好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关乎着学校、社会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家庭教育中爱如何施予、和谐家庭营造、尊重孩子、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特殊家庭家庭教育理性施爱尊重孩子家校合作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孩子的培养从一开始就要抓好,而这一开始的教育往往来源于家庭,而且家庭教育的成败关乎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成败以及孩子的发展的成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自觉地有意识地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最早向孩子传授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场所,它关系到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终身老师。
正如习主席强调的那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有缺陷的孩子。”这一点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父母是否能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父母大多为了生活会选择出远门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或者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婚,这些都忽略了对孩子生活学习的关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不是老师而是父母。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本,它是“培根教育”。“培根教育”做的如何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目前从学校教育来看,问题学生多是来源于单亲、离异或是氛围不和睦的家庭。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不积极进取甚至厌学、没有人生目标、性格孤僻、没有生活热情、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调皮捣乱甚至打架等。联系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本论文从家庭教育中爱如何施予、和谐家庭营造,尊重孩子、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应理性施爱,有爱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空气
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家庭教育更需要这种爱的教育。也许有人会说,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家庭给予子女最多的就是爱了。当然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同于老母鸡对小鸡的爱。科学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不仅是本能的爱,更是一种理智的爱。目前特殊家庭对孩子的爱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一味的溺爱,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尤其是在物质方面,就一定会满足。二是父母只顾自己打拼的感受,而没有把孩子的感受放在心上,缺乏对孩子基本的爱。这样两种极端会造成孩子要么自私要么自卑,不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很深的启示。我遇到过一个学生,性格开朗,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相处的也不错,就是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玩手机,看课外书,谈朋友等问题在她身上层出不穷,成绩始终在班级和年级的最后。找她谈了很多次,没有效果,问她的家庭状况从来不说,连家长的电话都留的是假号。正当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我发现外班一个同学总在晚饭后给她送吃的,连续几天都是如此,而这个孩子我正好教过。那天她过来时我的学生正好没在教室,我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向她了解情况,我才知道了孩子的真实情况。她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跟了母亲,但她妈妈从来也不管她,不管是吃穿还是学习费用都要她父亲出,如果她爸不给她生活费,孩子就要挨饿。她爸前些日子干活时出了点事故,没钱给她生活费,她妈又不给,于是都是这个朋友接济她。我找到她和她谈了很多,借给她500元钱先渡过难关,从这以后她开始和我亲近了。过了些日子,一天夜里,宿管老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病了,我把她送到医院,输完液,领到我家,在我家休息,第二天给她熬了小米粥。从此,我俩变成了朋友,我和她谈她的未来,她的理想,对她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她开始变了,心思用到了学习上,态度开始转变,成绩开始进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就是因为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心,才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学习。由此可见,一个不能给予孩子爱的家庭,孩子就犹如一条生活在缺水的鱼缸中的鱼,迟早会因爱的焦渴成为问题学生。
后来我把这一切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也深有感触,决定以后一定配合老师管好孩子,真正关心孩子,让孩子考上大学。确实从此以后我们经常联系谈孩子的情况,并指导她如何跟孩子交流,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起来。她和孩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和谐了。孩子在高考时出人意料上了一本线。
当然,家庭教育缺少爱很可怕,但是一味溺爱后果也很严重。如果单纯地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满足他的物质需求,不关注孩子心理,势必也会把孩子教育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教育是爱的艺术。父母理性、科学地去爱子女,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法宝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还不成熟,自尊意识处于嫩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便会用诸多的“不听话”的叛逆来进行对抗。所以,父母应当具有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观点往往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物,你给他什么就是什么,孩子本身并不存在索取的理由。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孩子有他应得的东西。比如,受教育的权利;比如,被尊重的权利。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将成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宽容的态度用到孩子身上,就很让孩子感动。但大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没有尊重意识,因为孩子在被责备后,大多不知道如何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懦弱的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误判只能是承受,而勇敢的孩子就会起来反抗,结果造成孩子的“不听话”。
有这样一个案例,她是一个满腹才华的女孩,平时在班里表现活跃,但学习上不太积极,高一的几次考试成绩越来越不好。几次找她谈话时,你说什么她都只是听着,最后面无表情地离开,回去后学习上没有什么改变,反而越来越沉默。去她家时她妈妈接待的我,非常热情。但她妈妈话锋犀利,语气强势,就是一个女强人。我感到压抑。我了解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初二以前基本是姥姥管教,初三开始由妈妈照顾学习生活。妈妈对她的生活做了详细的计划,各阶段都有特定要求,一旦达不到时她就会遭到没完没了的追问、谴责甚至大声训斥。母女间争吵越来越多,她认为自己不能有任何想法,是实现妈妈目标的机器,最后只能用沉默反抗。到高中由于成绩不理想,老师家长经常会问作业和成绩问题,对此她更加敏感,只要谈学习她都会开启这种自我保护模式。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挺可怜的孩子,不管她物质生活多好也不会感到快乐。我几次跟她妈妈交流,建议她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心态平和一点,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联系了她姥姥,建议她们共同生活,分担一下生活角色。我每星期都要分别与她们联系,跟她妈妈说说她各方面的进步,建议她从哪些方面鼓励她;跟她姥姥说说她的问题,让姥姥多劝导督促。在学校时我想方没法鼓励表扬她,哪怕只是某次作业做的好我也会给她写上进步很大!慢慢地她上课听讲越来越好,不会的知识也会问问同学,甚至还提出补补课。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她现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母女关系也得到了缓解,与她交流自己问题时也能坦然对待,一切都向好的方面转变。
从这个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主要是“虎妈狼爸式”,简单粗暴,只问成绩不问过程;只有苛责没有交流理解。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父母如何用尊重化解孩子的不听话呢?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
(一)让孩子自己做主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给孩子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权利,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引导,这也是民主家庭中父母为孩子负起的一个责任。对待孩子要平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怎样的孩子,都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宽容和接纳他。不要歧视孩子,以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
(二)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们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孩子们尊重,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三)尊重孩子的人格
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尊重孩子,不仅对转变孩子的不听话有着莫大的作用,还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推动。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塑造自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因此,要想培养一个聪明智慧、人格健全的孩子,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
很多孩子在学校不自信,在集体中缺乏归属感,主要是家庭环境缺乏民主和谐。所以,父母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有爱的氛围,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对他的关心。父母要真正地去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的只有要求,而没有平等的理解。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消除心灵上的自卑感,从而使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自然他们就有了存在感与学习动力。父母需要以尊重赢得孩子的信任,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进步。对孩子来说,父母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在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该给予他们尊重理解。
在高二时,我接触了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积极努力,成绩也比较优秀。但是他每次放假回来都不能完成作业,而且总是郁郁寡欢。我几次找他谈心,无论他说什么我都静静倾听。他很奇怪,说:老师您怎么不批评我。这件事你都不生气?我会心地看着他,摇摇头。所以他特别爱和我交流,而且我发现他明显比原来开心了。随着他对我的信任,我了解到他不开心的原因是父母总是吵架,在家根本无法安心学习;而且自己夹在父母中间,很难受。父母也从来不倾听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考不好就数落一通,也不问原因,考好了就是一句话“好儿子,不错。”所以他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很压抑。后来我多次跟他父母交流,情况有了好转,孩子脸上也有了笑容。
所以说,家长要着力打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遇事要多与孩子商量,留给孩子“参政”“议政”的时间和空间;启迪孩子的心智,力求德才并济;要宽严并济,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要学会理解,善于沟通,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善于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切不可求全责备。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办法,有目的地收集孩子在一定时期的作业、测试卷、素质报告、奖品、奖状、证书、健康档案、小发明、小制作、父母及老师的评价等,以集中展示孩子在一定时期的优缺点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反映孩子的成长轨迹。家长也可指导孩子自我评价,以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失误。孩子只有看到了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才会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会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充满渴望;只有正视了缺点和错误,才会“吃一堑,长一智”。
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还要赞赏孩子,赞扬孩子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和进步,赞赏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孩子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自身的超越。学会赏识,学会爱,用爱的思想去铸就一双伯乐之慧眼,去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你就不会简单粗暴地去对待孩子,就不会再用语言暴力去伤害孩子,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无数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四、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多种平台注重家校合作,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校合作不仅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的优越性和避免局限性的理想途径,是科学引导现代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重要抓手,也是营造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成长环境的工作平台,还是让家庭、孩子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成功的多赢举措。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实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学校要利用家长会、QQ、微信等多种平台加强与特殊家庭的父母多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
家校合作教育以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家庭教育是特殊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特殊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关心、父母的榜样都对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父母一定要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目标,让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