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2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从专业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专业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挖掘创新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丰富任职经历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并从院校和教研室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保障和帮扶措施。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先后经历了高校自主探索、政府试点推行、高校全面推进和现如今的深化改革四个阶段[1]。而此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4]。其中,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5]。先有创新创业的教师,后有创新创业的学生[6]。专家学者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并从院校的角度,从制度和政策的层面,就如何充实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构建培训体系和途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举措[7-11]。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事,专业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也要找着发力点,积极参与,协同提高。本文从专业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其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尤其是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和举措,并从院校和教研室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保障和帮扶措施。本文对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问题剖析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单是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事,更是全体教师的责任[1]。作为专业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经笔者的调查分析,有些专业教师由于没有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提高自己教学能力过程中,过分注重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轻视甚至忽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加强,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些专业教师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解不到位、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或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和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创新创业就是不务正业,因而思想上有抵触;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政府和学校为了缓冲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不是长远之策,因而投入精力不够;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的责任,与专业教师关系不大,因而参与性不强;或认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或“精英教育”,是个别学生的事,因而指导覆盖面不宽。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致使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不高,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领性和榜样性不强。

  分析产生上述认识误区的原因,主要是有些专业教师由于受到职称评审和职级晋升政策的导向影响,面对科研学术指标的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撰写科研学术论文,申报科研奖项上,只限于完成学校规定数量的专业教育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和能力提高上,或多或少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即使将有限精力放在专业教学和教学研究上,也没有主动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没有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内涵,没有认识到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应担负的责任。

  (二)过分注重专业教育,轻视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主动挖掘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和资源,更没有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又没有专业背景,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专业教育“创新不足、创业不强”。此外,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专业根基,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分析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专业教师和专职教师之间的任务分工不明确,协同育人的合力还没有形成方面的原因。但作为专业教师,也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没有正确理解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不能相互脱节[12]。创新创业教育要融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要结合专业搞创新,结合专业搞创业,只有突出专业性,才能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13]。其次,没有厘清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承担起所应担负的责任,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创新创业教育。

  (三)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历。而有些专业教师由于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的运营程序,更没有创业经历,谈不上具有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些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只能在黑板上跑市场、谈业务,“纸上谈兵、坐而论道”。

  分析其原因,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都是博士毕业走出校门,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又走进校门,直接走上讲台讲课。他们前期主要钻研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个难点或热点课题,对本科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并不十分清楚,且欠缺工程实践工作经历,授课时难免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又由于没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培养,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没有进行实际创业训练,谈不上具有创业的相关技能。因此,教育学生创新创业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重视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的参与

  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由于受到唯知识化灌输的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不少专业教师认为,只有学生实现了一定规模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才能胜任将来的科研学术工作,因而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强调知识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习惯“授人以鱼”,而不擅长“授人以渔”。课堂教学多是以知识被动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听课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和“搬运工”。

  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强,独立思考和反思意识缺乏,缺乏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二、专业教师自身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举措

  专业教师,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厘清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应担负的责任,认真查找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找准发力点,通过多措并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自己教学团队的一些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思想认识上“思学”,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内涵

  作为专业教师,除了钻研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免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而导致行动上出现偏差。第一,要充分认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这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第二,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事,也是专业教师的事,是全体教师的责任,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第三,要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结合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不能简单地鼓励学生脱离课堂和专业搞创新、搞创业。第四,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创业的核心要素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大学生创业是基于创新的高层次的创业。第五,创新创业教育是分层递进的,依次是创业通识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训教育[14]。在不同的培训层次,教师的责任是不同的。其中,在专业创业教育阶段,就是专业教师的责任。

  (二)教育理念上“思变”,形成“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面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教师应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从传统的培养“学术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或学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此外,大学生的创业分为自主创业型和岗位创业型两种[12]。由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存在着经验、资金、时机等多方面的限制,自主创业的风险很大,个人和家庭都失败不起,教师应告诉学生自主创业有风险,践行需谨慎。教师应“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用创新的思维、创业的心态”对待工作,立足岗位创新创业,立足岗位干事业,实现人生理想。

  (三)教学内容上“思融”,主动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如何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成为既懂专业,又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笔者认为:一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和课程进行创新,结合未来的岗位进行创新创业。二是要深入挖掘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科专业前沿知识、行业发展前景、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等内容,并鼓励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创业信息,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三是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科学研究中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四是及时将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热点与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储备知识基础。

  (四)教学方法上“思改”,积极探索适应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

  专业教师要深化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方法改革,改变原来的高高在上、以灌输知识为己任的我讲你听、我演你看、我说你做的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并开展课堂讨论。从“说教式”教学转变为“问题式”教学,从“接受式”教学转变为“研究式”教学,从“给你一碗水”转变为“点燃一把火”。在讲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在讲解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时,不仅要讲解是什么,还要讲解为什么,以及如何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对既有知识的批评和反思,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积累向主动的知识探求发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五)科研学术上“思加”,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主要任务。高校教师的科研学术能力包含专业性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而教学研究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能力的强弱[15]。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性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加大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思考如何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处理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增强科研与教学的关联度和融合度。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不应该是纯粹的科研,而是要与教学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带动相关内容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达到“以教促研、以研助教”,相互滋养,共同提高。其次,通过积极申请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进行理论研究,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最后,将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检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指导教学,并在实践检验中完善。及时总结成果,发表教改学术论文,与同行共享成果。

  (六)任职经历上“思先”,敢为人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离岗创业

  专业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学校的号召,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熟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丰富自己的经历,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若有可能,结合专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带领学生离岗创业,以实际行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并为学生创业做出榜样。此外,在创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丰富自己的阅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相关理论和技能,以便重新回到岗位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就业。

  三、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保障措施

  加强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除了专业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院校、教研室的协同发力,共同育人,从政策制度、帮扶措施等方面予以保障。

  (一)院校的保障措施

  为了激发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力度。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成果作为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考核指标,切实扭转专业教师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二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终生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力度,未参加培训的,不得参与高一级的职称评审,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在职称晋升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三是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并将其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等同于甚至高于科研学术论文。四是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以便于教师开展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活动。

  (二)教研室的帮扶措施

  除了院校的政策激励和保障外,教研室也应主动作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帮扶。

  一是针对每个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帮扶计划和个人的发展规划,使青年教师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二是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进行“传帮带”,对其教学、科研、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尤其是对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督导。三是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中,充分调动青年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任务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在厚积中薄发,快速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四、结语

  师资力量建设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关键。本文从专业教师自身的角度,探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些建议。并从院校和教研室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专业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