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实践智慧表现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观察游戏行为、指导游戏过程、促进游戏进展和评价游戏水平等方面能够创造性地驾驭,并发挥实践智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成长的需要,以及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需要更好地运用实践智慧,提高指导中的观察意识,注重活动后的交流评价,切实做好观察反思,以此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寓教于乐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D 市1 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该园有若干名骨干教师教龄长达十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1 名教师是获得该市“最美教师”称号的惟一一名幼儿园教师。该园的区域活动在本市开展较早,在区域活动中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主题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区域活动和游戏化学习区域活动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经验。区域活动的创设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和班级空间布局,每个班级都各有鲜明的特色。此外,幼儿园还配有建构宫和科技宫供全园幼儿使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情境下的非参与式观察方法并辅以访谈方式。研究者于幼儿早上入园时即会进入当天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个班级,并跟班一天,确保研究者和被观察者了解与熟知。本研究是针对区域活动中教师实践智慧的真实状况进行考察,因而只关注区域活动时段,并且笔者只作为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幼儿活动之中。观察所用的记录工具有笔记本、手机,并在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拍照录像,最后在观察结束后及时进行观察资料的整理和补充。观察范围涉及该园每个班级的区域活动,并对各年龄段区域活动中教师实践智慧突出的班级进行多次重点观察。在午饭期间,笔者针对观察的疑点和困惑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
二、研究结果及讨论
研究结果将围绕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环节的整个过程来探讨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表现。
(一)区域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表现
1.创造性的区角设置
区域活动之前,教师会调整班级布置,通常情况下,活动区多是动区,寝室多是静区,互不干扰。该园本月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大一班幼儿教师将活动室设置为“银行、表演区、建构区、关东煮、古芳斋”几个区域,活动室的上方挂有京剧脸谱、红色灯笼等含有中国元素的吊饰。“关东煮”区域背景墙上配有中国各种特色小吃的图片,“古芳斋”区域的背景墙上有青花瓷、唐三彩、十二生肖、丝巾等各种工艺品的贴画、剪纸,“表演区”热映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三打白骨精》等。教师对完成工作、表现优秀的小朋友,给予适当的钱币奖励,让其自由支配,幼儿可以到各个区进行消费,也可以到银行存储起来,并且通过银行将多个活动区联系起来,在还原民俗小吃街原貌的同时,贴近幼儿的生活,丰富幼儿的经验。
各个区域的设置并不是割裂的、封闭的,而是联动的、富有变化的,每个班级的区域之间也是互动的。大三班的“新闻播报区”,其采访提纲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的关于各个幼儿园的资料;一部分是文字卡片,列举有简单的问题,如:你们幼儿园有多少位姓郑的小朋友?你们班来了多少名小朋友,哪个班级小朋友来的多,哪个班级来的少等等。该角色扮演区将语言、数学与社会领域联系起来,内容涉及中国的姓氏,数学的统计与比较等。小记者和摄像师根据字条内容,或在自己班里寻找合适的受访对象,或者到其它班级走访,然后进行播报。教师充分发挥区域活动这一形式的独特优势,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一定的发展目标而创设区角,从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优良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有学者指出,从生命教育理念来看,区域活动的开展应该具备日常化、整合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还原生活经验。[1]幼儿园教师将区域活动日常化,试图使幼儿的活动与领域学习之间建立自然而有机的联系,并实现价值上的最大化。该园本月大班数学教学计划包括对10 以内的物体进行计数和统计,幼儿通过在银行存钱、取钱及各个区之间消费来感知集合,体验数学的重要作用。此外,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区域设置不相同,即使同是大班,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大二班和大三班独具特色的区域设置却分别是“孺子学堂”和“茶韵文化”。教师在设置区角时能够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兴趣、发展程度及教学进度开设不同的区域。
2.充分灵活的材料投放
该幼儿园本月科学主题是空气。中一班教师在科技区投放有纸杯、吸管、纸巾、油壶筒、乒乓球、小汽车及从中间剪开的矿泉水瓶等。幼儿利用教师悉心准备的材料,通过感知和动手操作,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萌发探索的兴趣,达到感知空气和探索乒乓球在水中沉浮的层级目标。大二班科技区投放的材料有气球、细绳、吸管、胶带、观察记录纸、铅笔等,幼儿通过做气球缆车尝试让气球推动吸管,感知空气的力量。大四班教师在科技区投放的则是剪成的五颜六色的圆形塑料垃圾袋以及被劈成很多分叉的吸管等,幼儿尝试动手操作降落伞。教师的材料投放保障了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探究的好奇欲望。
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活动进行合理的交叉和连接可以共享区域材料。如大一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在美工区完成的绘画、泥工或手工作品,标明价格,使它们成为“古芳斋”区域的材料。这些材料的增加既让幼儿倍感亲切,学会珍惜,又减少了教师准备区域材料的工作量,同时还丰富了幼儿创造性游戏区活动的内容。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教师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有支持价值的来源于幼儿可见生活的玩具和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自主学习的质量,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3.弹性的进区标志和规则
大二班的进区牌由折纸和雪糕棍组成。教师教导幼儿折纸方法,幼儿在自己做的折纸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形,将其粘在雪糕棍上,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每个进区牌就像棒棒糖一样,充满童趣。在活动室和洗漱室两个门中间窄窄的墙面上帖有一块木板,木板上粘着几十个软环,幼儿的进区牌就插在软环上。进区规则图卡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后,用形象的图画和文字展示出来的,内容包括进区人数、保持安静、相互合作、物归原处等。每个区角的进区规则图卡下面会有一定数量的软环,以提示进区的人数。当班里幼儿减少时,教师会将幼儿经常进入的区角软环拧住一到两个,以减少该区人数,并适当将人员分配到其它不常光顾的区角。
同样是进区标志,大三班是类似过塑照片一样的进区卡,卡片里面是幼儿画的小花或是可爱的卡通形象等图形。小二班的进区卡是在棉签棒上粘着不同颜色的各种小动物的过塑头饰卡片。教师在一个活动区小矮柜的后面粘上一排排由外面糊着硬纸卡的长盒子组成的巴士,在巴士每节车厢的中央用笔芯连接着车厢的顶部和底部,幼儿的进区卡就插在笔芯孔里。小四班的进区卡更为奇特,是用废旧的盒子或瓶子外围包装上美丽的彩纸做成的形状各异的物品,在物品下面都附有一块圆形磁铁。每个活动区矮柜上面不同格子里也都有一块小磁铁,幼儿进区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名卡吸在上面,其他幼儿会自觉再选择别的区域。
进区卡是孩子们的“标签”,是他们符号化的象征。每个幼儿的进区卡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每个孩子拿上属于自己的、代表自己惟一的象征物时心情必定是激动且自豪的,他们小心谨慎的从进区墙上取下自己的名卡,迫不及待地插向或放到自己选择的活动区域的适当位置,尽情游戏。教师给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选择。这里蕴藏的都是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这些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利用了环境的教育作用,重视幼儿反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性,使幼儿与环境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以包括进区卡或进区牌的进区标志为载体,将规则渗透其中,使规则变得柔软,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也定会在环境中逐渐内化规则。
(二)区域活动指导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表现
1.有目的的预设
科技宫新进了一批设备,当幼儿看到科技宫的变化时,高兴与激动不胜言表,都跃跃欲试。教师微笑地向大家说:“看来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又新增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首先让大家看一样神奇的宝贝。大家看这是什么呢?”教师拿起一个表面是透明的、塑料的、圆鼓鼓的东西问道。“是一面鼓”“像一个镜子”“ 是一个……”教师摇摇头,卖起关子道:“大家观察的都很仔细,可是都没答对,它神通广大极了。”“它是什么呀,它怎么神通广大呢?”小朋友们迫不及待问道。此时,教师轻按一下底部的按钮,稍稍转动让幼儿看到那个神奇的家伙,只见前面透明塑料的边缘隔一段发出一束光,但是朝光源方向望去却望不到底。“里面怎么那么黑呢?”有小朋友喊道。“对呀,它一眼望不到底,是个无底洞呢,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儿。它虽然没见过小朋友,但它特别了解你们,它会把那些在活动时经常打闹的、打人的、吃手的小朋友的手吸进去。”“哇,真的吗?”小朋友们将信将疑,有的小朋友竟害怕地捂住了嘴巴。“不信,我们来试试,A 小朋友你过来,来这里”,A 走到教师面前。“来,像我这样把双手捂在上面”,A 小朋友把手放在上面,“A 小朋友平时表现如何呢?”“很好”小朋友们齐声回答。“对呢,它说A 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所以她的手没有被吸走。”
区域活动虽然以幼儿游戏为主,教师也应发挥其教育引导的作用。大班幼儿要步入小学,常规训练很重要,但是常用方法意义不大,教师花费心思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班级集体区域活动时用一个新鲜的东西,调动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例如上文所述的教师先请一名大家公认表现不错的幼儿做示范,这样榜样替代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幼儿。
2.非预设情境的随机应变
中二班角色扮演区“油田医院”以往都是幼儿排队到医院挂号,幼儿在游戏几次之后兴趣明显下降,此时,教师借机又投放了电话等其它材料。看到医院很冷清,教师遂给医院拨打急救电话,明确路上遇到一位病人,需要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幼儿得到病人所处的具体地址后,因为没有救护车而陷入困境。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联想其他区域配备的汽车,可以借用那些车辆去接送病人。“我知道隔壁建构区就有很多小汽车。”一名幼儿提出。于是,他“电话”给建构区借车。建构区里的幼儿也十分配合,立刻带上安全帽“开”着小车出发……就这样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闪念的智慧使得两个区域联系起来,丰富和深化了游戏,并且使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一起,学会相互合作。
幼儿园教师是组织区域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并充分发挥区域活动价值促进幼儿关键经验获得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才更清楚幼儿发展的现有水平及活动后的发展水平。没有教师的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2] 幼儿园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仔细观察,敏锐发现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关键点”,继而为幼儿搭建一个创意平台,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加顺畅自由。当幼儿能够继续自主游戏,教师又减少外部控制与支持时,才能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真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区域活动后交流与评价环节中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表现
1.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
区域活动时间结束,幼儿要收拾好玩具并归放到位,但幼儿总是意犹未尽,常常是尚未完工或者建构精巧的建筑作品毁于一旦。于是,教师制作了工作锁的图片,幼儿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将工作锁放在上面,意思是将本次工作锁定,把此次作品保留下来,待下次完成后解除锁定,并且幼儿休息或做其它事情时都可以使用工作锁,以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工作锁了解到幼儿参与某项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幼儿足够时间让他们闪现思维的火花,而且保证了那些已经完成作品的幼儿有足够时间来回味游戏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使幼儿能够彼此欣赏交流。
教师在区域结束后会与幼儿共同将其在活动中探索的足迹和一些作品展示在环境中,不仅装饰环境,也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窗台上、墙壁上、走廊上到处都是幼儿充满童趣的作品。多元化的作品展示,带给幼儿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添加了自己作品元素的环境中感受环境带给他们的自信。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劳动成果的肯定与尊重。
2.交流分享幼儿的工作
区域活动结束后待音乐响起时,教师通常会催促幼儿收拾和整理材料,然后转换到一日活动中的下一个环节。部分幼儿园教师会将时间用于批评幼儿在活动中的失误,也有教师会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工作,例如幼儿可以叙述自己在哪个区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但迫于时间因素,教师很少为其他幼儿提供交流活动、赏析作品的机会,教师也多用笼统的“你很棒,表现的不错,画的很好等”话语予以简单点评。分享交流环节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其他幼儿模仿,而是让幼儿能够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进行思维的碰撞。教师解读分析幼儿的作品,能帮助教师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促使自己进一步调整策略,开展更适宜的活动。
三、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3]该园教师普遍具有尊重和关爱幼儿的良好品质,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其次,能够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空间为幼儿创设丰富且有价值的游戏区,以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要。
再次,能够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投放合适的材料,进行适宜的指导。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意识比较薄弱。最后,区域活动后的交流总结环节不到位。部分班级的教师忙于进行下个活动,没有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赏析交流与评价工作。个别班级的区域活动评价交流环节流于形式。
(二)建议
首先,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无为的,不是完全退出、无所事事的,也不是充当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专职监控幼儿的违反规则、操作不当等不适行为。智慧型的幼儿园教师应关注期望而不是规则。游戏过程中充满着教育契机,教师必须明确区域活动内容和关键经验,明确如何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实际操作,充分发挥幼儿进区记录表的作用,了解幼儿游戏的内容及兴趣需要,敏锐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游戏的进展做出正确判断,并进行材料的调整,以支持幼儿更有效地开展活动。
其次,区域活动的分享环节是幼儿交流经验、体验情感、自我表达最有价值的时刻。有效的区域活动,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还应有愉快有益的结尾。[4]幼儿园教师要合理安排与调控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减少幼儿进区前的等待时间,多为幼儿提供分享和学习他人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进一步丰富与升华经验。提升交流与评价水平,引导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促使游戏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而提升幼儿的整体游戏水平。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幼儿的活动有指导作用和正面的激励作用。此外,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解读分析幼儿的作品,可以从材料使用、关键经验的掌握、创造性表现、色彩搭配、造型特点等方面进行,如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大胆的表现,作品内容丰富、饱满、富有生机等。[5]关注幼儿游戏时的内心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允许幼儿相互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最后,好教师会“充满思考地行动”,而且经常带着直接的洞察力处理事情。[6]教师要增强对游戏情境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敏锐地感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状态,判断幼儿此刻的水平及能够达到的高度,并给予恰当的帮助或指导。而这种对活动价值的判断能力,对现场机智的回应能力都需要幼儿园教师长期的反思。教师要切实做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对照每一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描述,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对区域的材料、墙面和空间及自身的指导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幼儿园也可定期组织全园或平行班区角活动观摩、经典案例分享、疑难困惑问题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探索、反思的热情,增强教师的集体感和凝聚力,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