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生存背景及其影响剖析

发布时间:2018-03-01

  培训学校中职生是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劳动者的主 要后备力量,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的培训学校中职生仅就入学 成绩而言就已经是不尽如人意了,江苏南部地区概莫能外。培训学校中职 生中,在“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家庭经济”等 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即特殊学生)的比例更是偏高,已越来越成 为制约培训学校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有 必要对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剖析,以找 到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产生的深层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干预,从 而全面提升培训学校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我 们基本厘清了江阴市南华中专一年级50名特殊学生的成长脉络。
 
  一、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生存背景分析
 
  (一) 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来自于农村的占74%,县城 的占22%,小城市和大中城市合计仅占4%。这就表明,虽然苏南 地区经济上的城乡差距已经不明显,但文化上的城乡差距依然存 在,尤其体现在城乡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和家庭教育的理念和 氛围上。这些学生,就读的幼儿园84%处于村队或镇社,就读的 小学78%处于村队或镇社,就读的中学76%处于镇中学。这说 明,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二) 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父母层次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其父母的层次普遍较低,主 要体现在:(1)学历低,父母初中及以下学历各占52.3%和61%, 高中或培训学校中职各占34.1%和29.3%,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各占13.6%和9.7%;(2)收入少,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54%,5000〜 8000元的占28%,8000以上的仅占8%,以苏南的生活消费水 平,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已经是很窘迫了;(3)工作差,父母是 农民、农民工和工人的比例各占61.3%和70.7%,无业的各占 4.5% 和 12.2%〇
 
  (三)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家庭构成有缺失 调查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中,父母离异的占42%,父母 双亡的占6%,父亲或母亲亡故的占18%,即单亲或孤儿的学生占66%;仅有30%的学生与父母一起居住,其余的学生要么只和 父亲或母亲一方居住(占52%),要么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 居住(占12%),还有就是和非父母的其他亲人一起居住(占2%) 或独自居住(占4%)。
 
  (四)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所处的环境堪忧
 
  问卷调査数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父母关系和睦的占 31.1%,不太和睦的占68.9%;家庭学习环境很好的只占14%,比 较好的占24%,不太好的占48%,很不好的占14%。走访调查数 据显示:50名特殊学生,其家庭所在地,或处于民风不佳的村庄, 或处于各乡镇相对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家庭的亲朋 好友中,较少有远见卓识的人物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层次较高 的人物。
 
  二、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生存背景的影响剖析
 
  (一) 城乡教育失衡是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农村孩子比例偏高的诱因
 
  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事实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
 
  城乡教育的差距,即使调查数据显示,南华中专一年级的50名特 殊学生中,来自新市民家庭的学生占了 38%之多,但这些新市民 家庭恰恰来自于农村。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虽有农村学校办学 底蕴不足、办学渊源不够的原因,更关键的还在于农村学校缺少 高水平的教师,这与办学条件的相关性并不大,不可否认,师资是 城乡教育失衡的主因。
 
  (二) 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产生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原生地,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身上深深地铭刻着其 家庭的印记。
 
  1.家庭层次影响孩子的目标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父母的学历、工作和收入层次 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眼界和境界。调查数据显示:基于对自己初中 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考量,进入职校是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56%)无奈的 选择。他们中36%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使选择了“毕 业后找份好工作”的学生(48%),对自己人生目标也没有长远的 思考和打算,只有8.0%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觉得有意义并感兴趣。
 
  2. 家庭构成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庭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基石,美满的家庭能养成学生健全 的人格。调查数据显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 留守家庭或夫妻关系不和睦家庭的比例奇高,残缺的家庭构成 给这些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也能 感知,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在个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控 制、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3.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调查数据显示:中 职特殊学生的业余时间,观看影视或听音乐的占26.9%,玩电脑 游戏的占16%,逛街购物的占8.6%,旅游的占10.9%。走访调查 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同样缺少阅读书籍等健康的业余生活,比 较贪图安逸和享乐。学生对在校表现(含成绩)不佳原因的自我 分析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4.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精心培育,父母 的教育理念和培育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走访调查显示: 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疏于培育,很难养成孩子良好 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只求孩子吃饱不求孩子吃好的营 养观也让孩子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影响大脑发育。问卷调 查数据显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和对孩子的关注度并不成正比;对孩子在校表现不好的反应,安慰、鼓励的只 占24%,无可奈何、漠不关心、斥责打骂的合计占86%;对孩子的 要求,不管合理与否,无条件满足的高达64%;对学生的管教,一 般的和放任自流的占58%。
 
  (三)部分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是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产生的部分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各方评价降低主要集中在初 中阶段,合计占82%,小学高年级和初二也是两个关键的阶段, 分别占14%和36%。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特殊学生表现降低的集 中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老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去帮助他们 呢?走访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他们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特 别是在初中阶段,这种倾向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分 析自己表现降低的原因时,有14.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偏见或故 意和教师作对。
 
  三、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干预策略建议
 
  (一) 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而言
 
  (1)出台政策,切实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特别是对 农村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执教 水平;(2)顶层设计,敢于创新,切实推进家庭教育的社区化依 托,特别是对新婚夫妇的婚前教育和育儿经验推广,努力提高适 龄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3)全面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移风易 俗,全方位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建环境,积极倡导健康的文化 生活。
 
  (二) 对各阶段基础教育学校而言
 
  (1)积极响应普职融通,走进职教、了解职教,引进职教资源,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熟悉职教、喜欢专业,理性选择适合自 己发展的升学之路;(2)全面关注弱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有教无类,对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表现出某些问题的学生永不言 弃;(3)切实提高家长、学校质量,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教会 家长正确的育儿观、科学的育儿法,激发家庭教育的力量。
 
  (三)对各中等职业学校本身而言
 
  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教育干预,培训学校中职学校责无旁贷,也将承担主 体教育责任。在现今的培训学校中职学校,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早 已根深蒂固并在德育实践中不断得以贯彻执行。对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 生的教育,各培训学校中职学校在构建完备的德育教育体系,开展丰富的 德育实践活动,开拓多渠道渗透的德育路径之外,还需着重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自 己的职业生涯,以职业规划为引领,引导他们明确发展目标,激 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梦想。
 
  2. 加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专业意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 己的专业特性,以职业岗位为引领,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激 发他们浓烈的专业兴趣。
 
  3. 加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个体和团体心理 辅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家庭现状,正确认识自我、认同自己、肯 定自己,尤其是要教给他们情绪控制、人际处理的技巧和方法, 引导他们走出自我、奋发图强、勇于改变,学会感受和分享快乐,
 
  累积人生自信。
 
  4. 加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的系列专项教育,通过专项教育,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上健康的业余生活 路;通过社团引领,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爱好,教会他们如何去玩。
 
  5. 加强培训学校中职特殊学生家长的系列教育,以家长学校为依托, 规划专门课程,对他们的家长进行系统教育,引导他们确立正确 的育儿观,教会他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家庭关 系,营造温馨和谐、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
 
  6. 科学制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课程时,合理 平衡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学生兴趣三者的关系,同时,优化教学 模式和方法,改进学生评价指标和标准,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的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