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职教立交桥视域下服装专业人才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0

  秉承现代培训学校职教理念,坚持对接产业、衔接贯通、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服装专业职业教育衔接的三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三主体双责育人”的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的分阶段合作培养服装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探索新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对接体系”。职业教育衔接试点项目基于“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理念,推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1]。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身心的发展既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服装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衔接是分段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一、开展调查研究,确定服装专业职业教育衔接的三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在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联合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代表性的服装企业,集聚校、企、政、行、社等多方资源,聚焦服装类重点专业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服装行业发展目标、行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内容;调研知名服装企业、产业集群从业态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重点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变化情况;调研中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从专业设置层次、规模、结构与行业发展布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层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等方面分析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培养供给匹配情况。

  根据调查和分析,设计基础目标、提升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为行业升级、企业转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懂设计”“精制版”“通工艺”“能管理”,并可向“会营销”拓展的服装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

  基本目标(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熟悉服装生产内容和成衣开发流程,能看懂工艺单和流程;能表达服装款式;能驳样制板;会验板验片、排料划样;会编制工艺文件;会制作普通样衣;知道服装营销途径和方法,会电商客服。达到中级工的水平。

  提升目标(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能高定人体测量和设置号型规格;能进行服装创意结构设计、能立裁、会CAD制版;熟练制作工业样板、能试样试板;会制作结构和工艺复杂的样衣;能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组织工业生产;能数据分析设计营销方案、能网店运营与管理。达到高级工的水平。

  提升目标(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能从事服饰技艺传习;能担任时尚买手;能时尚编辑、会时尚信息捕捉与产品转化;会产品组合设计;能服装陈列展示和服装品牌策划。达到高级工的水平。

  发展目标(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能服装设计研创和服装品牌运营,能时尚管理。能封样制衣;能进行工艺设计和缝制模板开发、创新工艺智能制造;能担任IE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和管理;能接单、跟单;能网络整合营销。达到准设计师/准技师的水平。

  二、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设计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升学、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途径,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分段培养试点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教师会同行业、企业、合作院校的相关人员整体设计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各阶段的专业内涵、外延科学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度;使后段专业的建设标准体现出前段专业建设标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中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各阶段准确定位培养适应服装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毕业生升学与就业的适应性。

  按照技艺交融的服装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产品化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公共课程、基于专业群职业能力培养的技能基础课程、基于就业需要的专业方向职业技能课程、基于个性化需要的创新创业课程。公共课程注重功能性和综合性;技能基础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精干性;专业方向课程注重适用性和灵活性,其中实践课程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路径,按照能力要素特征设置支撑课程群,强化实践环节。将职业技能课程归纳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品牌策划、服装陈列展示、服装营销、服装跟单、服装外贸等九大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组合体现综合性,通过课程群的取舍体现灵活性。中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高职采用“项目教学”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三、实践“现代学徒制”三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就业、升学”双责育人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成立校、企、政、行、社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院校、合作院校与紧密依托型企业实施从预备学徒→项目学徒→岗位学徒发展的“三主体双责育人”的分段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贯彻技能实践→技术应用→工艺设计→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为例(如下页图1所示)。中职段专业技能基础课、高职段专业技能课、定岗实习和创业孵化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由“预备学徒—项目学徒—岗位学徒”逐步递进进行梯度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之间的梯度递进体现出高培训学校职教育是中培训学校职教育的深化、拓展与提升。

  四、突出实践导向和职业资格特色,构建职业教育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下页图2所示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现代培训学校职教体系内涵衔接的核心内容。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各阶段的职业教育课程,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体现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本科课程“重开发、强创意”,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不仅让学生在学历上得到提升,同时在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和综合能力素质提高上也得到收获。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中职阶段重视心智培养,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获得规范、精准、熟练的操作技能;高职阶段重视职业素养培养,获得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综合能力;本科阶段重视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得服装设计创新创意、智能制造研究和技术指导、服装品牌运营等能力。例如,针对技术科制版岗位,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课程设置见下页表1。

  五、搭建“现代学徒制”工作室群,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服装专业针对的职业岗位所从事的工作方向变得越来越细分化,人才需求向着精准化和专一型技术技能方向转变,建立职业教育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室群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创新举措。中职段创建以培养服装制版、工艺技能的赛教结合、校企互通的“名技师工作室”,高职段分产品方向创建以服装技术、服装管理为主的校企共建工作坊,本科段创建以服装设计、品牌策划为主,以创业孵化为目标的校企共享“创新创意”平台,启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领路工程”,形成“产、教、学、赛、研、创”合一的学徒制工作室群,发挥校校、校企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实践性、服务性和职业性特点的“基地文化”。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选择的前提下,精细化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技能大赛集训、创新创意训练、创客创业孵化,落实分方向的特色人才培养。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团队的“三术”水平得到提升,项目课程校企合作产品化的效能得到发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得到体现,创新创业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行为。

  

 

  

 

  衔接学校发挥教师各自专业所长,互聘授课、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交流。根据分段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分类产品项目为教学载体,以现代制造技术为立足点,以品牌产品的创新创意、创业孵化为实际案例,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教材,搭建课程资源中心、精品资源平台、空中教室等校校交流共享平台。搭建服装专业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人才推荐等,校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培、专业共育、基地共建、共同发展”的互利共赢目标。

  

 

  六、出台转段升学方案,科学制定衔接转段条件

  (一)制定考核细则

  衔接学校之间相互沟通,制定“分段培养”试点项目转段升学考核细则,明确考核原则、内容和方式,细化考核职责分工。督考与综合考评相结合,建立全程化考核评价机制,切实保障转段升学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正。思想品德考核由牵头学校与合作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负责,要求前阶段在校表现良好,思想端正,无纪律处分。课程考核由牵头学校与合作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负责,要求过程性课程考核和综合性转段考核成绩均达到合格,其中过程性课程考核的“联考”课程平均分不低于70分。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考核由两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要求学生取得规定的等级证书。

  (二)制定转段条件

  本科校、高职院与中职校联合确定招生标准,牵头学校在合作院校设置预科班,学生经中考或高考入学。学生中职三年达到中等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并具备转段升学条件的,统一纳入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第五学期安排符合转段条件的学生参加对口单独招生报名,参加由牵头学校组织的升学转段选拔考试,符合条件的直接录取。学生达到高职阶段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即可获得大专学历;若符合本科的转段要求,学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专转本”报名后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本科两年后满足毕业要求的可获得本科毕业文凭。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学士学位。学生若未能正常通过转段升学,可选择在下一届相同项目试点班上复读一年;下一届未设相同项目试点班的,作为转段前的学历毕业。若学生放弃转段录取,可选择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专接本或就业。

  七、细化分工与职责,有效运行教学管理衔接机制

  (一)明确管理职责

  为有效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各项工作,实行三层对接:领导层的对接、职能部门的对接、骨干教师的对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牵头学校校长为组长、各合作院校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是各院校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试点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实行定期会商制度,主要负责审定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转段升学方案,决策试点项目招生、学生管理、教师培训、合作培养等重要事项,协调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成立由牵头学校系部主任为组长,各合作院校教学系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成员是试点专业负责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转段考核细则,负责具体教学过程。专业骨干教师保持联系,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就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的教学进度、教材的选取、任课教师的聘任进行沟通,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

  (二)深化教学管理

  规范的教学管理以制度为保障,制定《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室管理制度》《“岗位课程”校企合作协议》《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分段培养试点项目转段升学考核细则》等相关的管理制度,执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基础课程的联考制度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考分离制度,接受教学工作评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见”,明确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构建由“教学检查、分析评估、信息反馈”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图3所示)。衔接学校之间加强交流和研究。前阶段试点项目学生单独编班,牵头学校可邀请他们参加“领·秀时尚文化节”,观赏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听取行业专家讲座,体验后阶段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牵头学校每学期要组织研讨会,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沟通与研讨,不断提高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之一。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建设标准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资源的共享衔接、教学管理的衔接,实践“三主体双责育人”的分段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服务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现代服装职业教育,使人人可成才、人人显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