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层次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结构变化,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学生就业需求的多样化促使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就业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要求,使学生能力与岗位有效对接,实现分层次就业。

  近些年来,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和本土酒店快速扩张,使酒店业人才出现巨大缺口。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是,目前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就业容易、发展难,专业离职率和流动性都很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学生在就业时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将岗位要求与自身能力相对照,而是片面地先找一份工作能够维持生计即可,没有考虑后续的发展。有些学生能力很强,却在工作相对简单的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了觉得没有意思,得不到提升和发展,看不到前途和未来;有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却因为外在形象等原因被分在工作相对复杂、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久而久之,学生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自信心被大大挫伤,进而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还有一些学生刚就业时,对自己的岗位也非常满意,但是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分析当前岗位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帮助和自身应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没有职业发展的诉求,时间一长对自己的未来开始迷茫。这些都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流失率比较高。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从提高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目标,通过对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培训学校高职院校、酒店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对岗位的期望等方面,研究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不同能力水平的毕业生在不同岗位上的就业优势,提出了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参与,探讨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层次就业的途径。

  一、酒店各岗位的能力要求

  为了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分层次就业,本研究对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能力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涉及国际联号酒店和国内五星级酒店,共计20多家酒店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酒店资深人资总监、招聘经理、前厅总监、客房总监、餐饮总监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密集的部门总监。调研内容涉及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要求状况,学生在岗位上如何提升,缩短从基层到管理岗位的时间以及从基层到管理岗位需要提升的能力。通过与企业的调研,明晰了企业的岗位诉求,以及培训学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对调研内容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分布较多的是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康乐部。

  

 

  酒店各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分布如图1所示。从各项调研情况来看,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岗位技能。从岗位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前厅部的岗位只占到总体毕业生的10%,但是特别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英语能力,尤其是国际联号酒店和地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的酒店,对毕业生的英语会话能力要求很高,任何一个对客服务的岗位,都要求学生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大部分的培训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由于较弱的文化基础,很难达到酒店的要求。餐饮部、客房部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密集的岗位,占50%~60%,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态度,学生能吃苦、善沟通、求上进就能得到部门的喜欢和重视。康乐部除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外,由于其部门的性质,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销售能力。从这些部门来看,目前企业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职业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对高星级酒店来讲,良好的英语会话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成长,学生也能得到相对比较好的岗位。

  二、分层次就业对培训学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分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酒店各岗位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和学生更好的择业需求,培训学校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企业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次能力培养。

  (一)分层次培养的依据

  分层次培养就是要按照酒店各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定位。当前,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单招学生比例加大,同一届同专业学生中基础参差不齐。基于较大的文化基础差别,也要求培训学校高职院校进行分层次教学。此外,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也决定了要进行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情商高、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成熟稳重、不善沟通、逻辑思维强;有些学生性格兼具内向和外向特征,沟通能力尚可,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一般。基于学生这样的特点,也需要针对个人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酒店行业岗位的特定需求是培训学校高职院校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和自身的认知,在认知的基础上,专业教师依据岗位能力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评估,给学生就业建议和意见。在征求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制订学生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价,及时根据学生的培养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必要时进行培养的再定位,如图2所示。如此反复,尽可能使学生就业时有明确的岗位指向和与之相对应的能力。

  

 

  三、培训学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层次就业实施的途径

  (一)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找准知识岗位的衔接点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和酒店作为育人和用人的主体,双方要加强沟通和交流,酒店要重视与培训学校高职院校的合作,将学校真正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基地,而非简单劳动力的输出方。培训学校高职院校要关注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动向,将企业作为人才接收和发展的平台。校企双方要实现育人和用人的有效对接,必须加强信任和沟通,共同参与育人的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在育人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企业及时将不同岗位的用人变化和标准反馈到培训学校高职院校来,培训学校高职院校要及时接收用人单位的信息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使用人和育人形成有效的呼应。同时,校企双方要从教学、实训、实习各个环节共同监测,确保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对接。酒店方面还要与学校一起根据毕业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安排特定的职位,提升毕业生对酒店就业的满意度,激发其在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热情,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对酒店行业的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专业认知,确定就业指向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对自身的深刻认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酒店部门众多、岗位繁多,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难度加大。为了使学生更清楚自身的职业发展取向,首先要强化专业认知,只有清楚各个岗位的标准和职责,学生才能更明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选择未来的岗位,也为打造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打下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现实的角度对自己的未来就业进行规划,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所学专业在帮助自己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自我的专业学习,从专业的角度明确其未来的就业指向。

  (三)发挥专业教师的就业引导,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酒店人才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而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获得最大发展,对学生了解最清楚的也是专业教师。每一个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要在课下主动与学生交流,包括学生未来的岗位选择、个人能力提升、对酒店行业的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选择并给予建议。同时,专业课教师要从酒店岗位和学生两方面对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研究,从专业教师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意愿,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展,并结合学生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酒店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岗位任职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制订职业发展规划。

  (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不同的学生个体,由于培养的目的不同,达到的能力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对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理论教学兴趣不大,专业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实训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专业技能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对文化基础尚可的学生,要在练好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培养学生英语会话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强化、管理课程的延伸、真实案例的解决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