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实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的现实需要。通过分析甘肃省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和载体活动的创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制定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为甘肃省其他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5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服务与指导,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绝大部分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主要依托学生工作、团学活动及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以职业规划、创业讲座、相关竞赛活动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1]。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内容、从教育理念到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创新课程体系,全方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对培训学校高职院校来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甘肃省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全省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2016年,甘肃省教育厅加大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与支持力度,组织评选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项,对10项重点项目每项给予4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对40项一般项目每项给予2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组织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慕课10门,每门给予20万元建设经费资助;组织评选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0人,每人给予3万元奖励;组织评选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5个,每个团队给予1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组织评选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10个,每个专业给予10万元建设经费资助。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甘肃省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建成了一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3.9%,与2012年相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部分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仍然坚持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2)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但对创新创业教育涉猎较少。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知识储备,加之缺少成功的创业经验,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理解不深,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据调查,甘肃省大部分培训学校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大赛等进行辅助教育,但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包含创业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品质、创业能力等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仍需完善。
(4)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多年来,高职教育一直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在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未能有效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岗位工作能力。同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学生未能很好地发挥专业技能,无法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培养了大量生产一线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为核心,注重操作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对接,使专业教育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理论知识讲授以够用为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这虽然使学生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但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缺乏把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促进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具备开创性和个性,具有首创和冒险精神,具有技术创新、团队协作、创办企业及运营管理能力,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教育主要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口岗位需求,体现 “细、窄、专”特点,重点强调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后快速上岗,适应岗位工作需求[4]。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学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向导,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教育的改革目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需要越来越多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技能突出的生产、管理、建设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5]。由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专业教育为主渠道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与技能,使高职毕业生不但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而且能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岗位的变迁等具有较强适应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运用自我探究能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性资源整合能力推动职业发展。
3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模式,即通过设置创新创业专业学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完全融合;二是嵌入式融合模式,即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目标[6]。后者是在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依靠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学会思考、观察、推理、辨析,提升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从而完成对学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站式培养。
近年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到课程体系的优化,从教学方法改革到创新平台搭建,学院在机构、人员、经费和场地等方面大力支持,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嵌入专业教学中,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和载体活动的创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3.1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制定了《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院、系两级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和日常管理,从课程建设、结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各系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具体负责本系项目实施细则的制定。
学院基于“创新创业+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遵循强基础、重技能、深度融合的专业教学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完善。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构建了由普及性创新创业课程、商业技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性创新创业课程等组成的多层次、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全程、不间断地融入专业教学中。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准职业人导向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认知模块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二年级设置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模块课程,包括职业定位和发展、创业项目选择与管理、创业融资分析等,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三年级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模块课程,以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为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3.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鼓励专业课教师采用“做中学”模式,通过短期停课实训、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专业课教师不断收集行业创新创业成功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学习与创业的关系以及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学院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依托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技术、平台优势,组织学生建立虚拟公司,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成立不同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法,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达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创新创业思维熏陶的目的。
3.3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
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现有指导教师22人,其中11人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5人有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可以随时为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甘肃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学院为各类项目设计活动载体[7],具体如下。
(1)创新训练类项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实施计划、方案设计、报告撰写、成果展示与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类项目。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项目需求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虚拟运营、经营分析报告等工作,达到培养创业能力的目的。
(3)创业实践类项目。依据前期的创新创业训练成果,结合市场分析与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4 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发掘“种子”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委派专业教师及创新创业导师根据项目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优质项目入驻校内孵化基地,开展孵化实践,通过校内小市场进行项目的初步检验[8]。孵化成熟的项目由创业团队注册公司,并进入市场独立经营。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问题,学院制定了《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与奖励暂行办法》等,明确了创新创业课程必修学分及竞赛奖励办法,成立了创新创业专业社团,设立了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有课程、实训有项目、活动有社团、成果有扶持与奖励,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学院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了融通识课程、专题教育、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4类课程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以来,学院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在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所斩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先后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6年8月,“走万里丝绸路品陇上十三宝”项目获 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共评选特等奖 29 名),“互联网+智慧社区”项目获二等奖。
4 结语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在专业素质教育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思想,研究、探索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推进专业建设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本文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和载体活动的创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制定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