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1994—2017年间刊载于数据库以“教师权益(权利)”为篇名或关键词的3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权益研究文献近年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教师权益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但是作者群体间的合作度不高。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近年来我国教师权益研究热点包括: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和救济机制研究;教师权益法规制度研究;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研究;学术职业和女性教师权益保障研究。从当前及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向来看,教师权益研究更为细化,对象由高校教师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扩展;出现“自主权”“高校工会”等有关教师职业发展自觉及管理组织的研究趋势。
教师是推进国家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力量,需要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承担社会的期待以及来自自身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多重的教师角色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密切关注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如评职称、待遇等直接与教师权益相关的话题成为2017年两会中的教育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继续落实乡村教师计划,尽可能城乡统一编制标准,从制度上解决乡村教师评职称难等职业发展问题。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维护民办教师权益”。教师权益问题自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施行伊始,陆续得到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热议,本研究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到的从1994年到2017年间的有关教师权益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希望从侧面发现教师权益研究的热点与问题,预示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权益,指公民或者法人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权利,指公民或者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1]。这是《现代教育大辞典》中的界定。查阅国内研究文献,关于权益的定义多是权利和利益的简称,即权益是带有利益性的权利,在大量研究中教师权益与教师权利基本等同。因而,本研究中将教师权益界定为教师应该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教师权益是指教师依法享受的权益,可以从三个法源进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法规所规定的一般权益,如“人身自由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规定教师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所享有的权利,例如“报酬待遇权”“教育教学权”“民主管理权”等。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CNKI,以“教师权益”或“教师权利”为篇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6篇,以Refworks格式保存,并以此建立数据样本进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结合科学知识图谱法,对检索到的近20年间的研究文献进行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可视化分析。先从文献的年度发文趋势、研究机构、作者分布、基金分布层面,运用CNKI文献计量分析的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其次,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基于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揭示近年来我国教师权益研究热点。最后,通过图谱分析解释今后教师权益领域的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二、数据分析
(一)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分析
本研究检索出336篇文献的年度数据具体情况见图1。根据图1的年度发文的数量统计,自1994—2017年教师权益文献的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教师法》正式施行于1994年1月1日,这意味着国家对教师队伍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对教师群体的重视关注度日益提高。学者团体亦开始对教师权益有所研究,初期主要是从法律法规角度开展。数据库1994年最早收录的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学者李晓燕撰写的《论教师权益》。2008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掀起了教师权益研究的小高潮,该阶段的研究讨论主要是聚焦中小学教师批评权和惩戒权。2014年相关研究全年刊载量达到又一高潮,研究对象由中小学开始向高校、幼儿园扩展,研究内容开始关注教师流动性和教师专业发展、聘任制等方面。
(二)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
1.发文作者分析。
根据数据库的检索结果,1994—2017年有关教师权益的文献366篇,作者达到299人,人均发文量约1.224篇。作者来自不同的研究学科,拥有不同的研究背景,其中以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学科研究最为相关,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作者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在此期间发文数量具有突显性的是学者孙丽珍和金劲彪(见图2),该领域发文量均为4篇。
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领域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M=0.749(Nmax)1/2,其中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为此统计年间最高产作者的总发文量。根据计算,教师权益研究领域发文1.498篇,即2篇(包括2篇)即为该领域核心作者。经过数据库数据检索,核心作者为26位,占发文作者群体总数的8.7%,核心作者发文总量是52篇,占发文总量的15.5%。相较于最高作者发文量,核心作者发文量的差距不明显,反映出在教师权益领域研究成果不多,在作者层次方面,多为高校教师,有一定的学术背景,一线工作者的发文量不高,且发文作者间的合作度不高。
2.研究机构分析。
为了对教师权益研究的地域性和研究人才层次进行了解,对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出336篇文献,其中期刊占66.7%,硕博论文占18.5%,其他的为报纸刊载和国内外会议报告。高校是学术和社会实践接轨的地方,其研究人才对教师权益的研究是具有权威性的,高校研究者刊载的文献以期刊和硕博论文为主。因而对数据库“教师权益(权利)”文献进行统计,数据透视出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以及各自的发文量(见图3)。这10所高校的发文总量为65篇,占发文总数的19.3%,前四位高校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研究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紧密同步,研究机构中的高校分布反映了教师权益研究发达的地区有湖北、北京、上海、浙江等。
(三)教师权益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段时期内,有内在联系且出现次数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所共同探讨的话题[2]。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教师权益的33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该研究的热度就越高,即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教师权益文献关键词共现具体情况见图4。
根据图4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在关键词入门设置为2的基础上筛选出的数据中,共有57个节点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有151条,密度为0.0946。图谱中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的频数多少,字体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频数多少,即字体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中心性越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也会越高。
根据图谱,1994—2017年教师权益领域研究关键词有“教师权利”“教师权益”“聘任制”“高校教师”以及“教师法”,等等,并在标签数量(Threshold)为2的关键词筛选基础上,对频数出现次数大于6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列表,具体情况见图5。
关键词的出现频数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话题,因而根据CiteSpace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教师权益研究热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题: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和救济机制研究;教师权益法规制度研究;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研究;学术职业和女性教师权益保障研究。
自《教师法》正式施行,教师权益逐渐得到重视,学者也先后对教师权益保障的现状和救济机制进行调查研究。曾祥棋(2012)以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发现存在教师法律地位不明确、教师申诉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从健全教育法律系统、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学习组织保障、提升教师自身的维权能力提出建议[3]。张文珠(2011)对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维护进行研究,指出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有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认为应该从政策制度、社会支持、学校措施和教师自身四个方面来保障教师权益,并借鉴国外私立大学教师权益维护的经验[4]。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需要保障机制和救济机制进行缓解,目前教师权益救济机制主要是指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指当相对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相对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法律的补救。教师权益的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主体或其他国家机关在对教师实施管理过程中侵犯了教师权利时,教师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调解的方式获得法律上的救济[5]。陈敏(2008)研究发现民办高校教师的权利保障机制主要涉及民办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实施机构、制度设计及其运行方式,并从法律保障、组织保障、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提出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建议[6]。在教师权益保障的现状和救济机制这一问题上,研究者多从民办或者私立高校、中小学教师权益出发进行调查研究,这和我国教师聘任制和教师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在调查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并主要从法律救济、社会保障、教师管理组织保障以及教师自身出发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台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目前有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继提出“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三部法律是直接和教师相关的。此外,还有《劳动合同法》,对教师签订职业合同保障自身权益也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权益法规制度研究”以及“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研究”主题热度颇高,目前国内学者多从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法律建设以及高校教师制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将这两个主题合并进行分析阐述。
陆波(2008)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探讨教师的职业权利,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出发,分析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和纠纷现状,并提出构建“教育仲裁”的设想,从教育仲裁制度的特征、机构的设置、教育仲裁的受案范围和裁决程序等方面加以分析,丰富教育法学研究[7]。马琳(2007)对现有的教师聘任制的合理性做法理分析,揭示我国当前推行高校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指出解决高校教师聘任制现状的关键集中在聘任合同的规范、聘任制具体操作程序的制定及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上,通过聘任合同法律性质的定性,聘任程序相关立法的构想及社会第三部门组织的设立来保障聘任制的有效落实[8]。
中国的大学文化底蕴浓厚,近年来,作为学术职业滋养圣地的大学备受瞩目,做研究搞学问做教育是大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同时也是学术职业的合法权益,其中学术自由是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同时,倡导学术职业与学术自由的价值观进行教师权益保障的研究也关注到女性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是与时俱进的教师权益研究创新点。刘泰洪(2012)从学术职业视角探求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机制,指出大学权力结构行政主导,学术权力弱化;大学资源行政主导,学术资源配置低效;大学管理价值行政主导,工程思维盛行的问题,并从坚持学术至上的理念,推行同行评议,借鉴终身教职制度,为优秀教师提供职业安全,提出相关建议[9]。女性劳动者在职业发展阶段会有其特殊性和社会背景性,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依法保障教师权益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董阜平(2014)基于女性主义理论探讨高校女教师权益维护,指出当前高校女教师存在特殊时期关爱缺位、职业发展的公平缺失、行政管理中女性权益欠缺等现状,并强调创设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增强话语权和参与权、强化主体意识以及消除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健全女教师权益维护的法制保障[10]。
根据图6的数据显示,教师权益研究领域关键词突显性最高的前三位是“高校教师”“法律保护”以及“教师权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对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重视度高。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促使2012—2013年出现大量“高校教师”研究文献,在此阶段突显率最高。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颁布促使2015—2017年在教师权益研究领域研究者们更为关注的是“教师权利”,从各个角度对教师权利的剖析也预示出今后教师权益研究的趋势。
三、教师权益研究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权益研究主要从高校教师权益现状和对策出发,探讨权益的社会保障、法律保障、组织保障以及自我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其中也有在法律救济方面对“申诉制度”以及“教育仲裁”等创新对策的倡导。总的来说,近年来,关于教师权益的研究是以平稳的态势发展的。
(一)教师权益研究对象更多样化
根据图7的图谱数据显示,1994—2017年间教师权益研究领域关键词以时间为序列,以关键词的频数多少为基础展示了空间图,前文总结了四个研究主题: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和救济机制研究;教师权益法规制度研究;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研究;学术职业和女性教师权益保障研究。其中,在近几年的教师权益研究中出现了创新研究点,在研究对象上,从高校教师逐渐扩展到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尹坤萍(2016)云南省以楚雄市为例对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法律意识(对自身权益认识、权益追求和维权意识)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楚雄市民办幼儿园教师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处于生存需求阶段的权益追求以及维权意识较差,建议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幼儿园法制宣传机制以及幼儿园教师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11]。
“学前教育立法”是2017年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法律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作为学前教育事业重要一环的幼儿园教师的权益保障直接与教育质量相关,因而关于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政策出台有利于建立健全教师政策,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高慧斌(2015)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在五年间国家发布教师政策68项,其中幼儿园教师政策8项,注重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编制标准,教师、校长交流,如2012年发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12]。教师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初步搭建了幼儿园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结构,今后需要进一步细化明晰化以及关注国际化教师政策内容。
(二)教师权益保障措施更具体化
目前国内有关教师权益保障措施主要从法律维护、社会支持等角度进行阐述,近几年来也开始出现“高校工会”“教职会”等教师职业管理组织,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洪萍(2013)提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创新工会维权机制,使工会履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并从构建组织独立的工会、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畅通工会利益表达渠道、构建工会科学有效的权利救济机制,依法保障教职工权益的“保障权”“救援权”和“补偿权”[13]。教师权益保障和救济制度、聘任制都有了新的阐释,有相关学者从“教育仲裁制度”、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教师权益保障,以及倡导从“法制”走向“法治”的教师权益保障推进研究的趋势。
(三)“依法治教”迎合教师权益发展需求更明晰化
“依法治教”不仅指根据法律管理教育,也是指根据法律管理教师团体,规定教师的义务的同时也保障教师的权益。当前教师的合法权益在保障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体现在职称评定、绩效待遇、编制指标、校外权力干预等等方面,在整个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教师权益的保障是亟待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师权益有相同处,也有特殊之处,《劳动法》和《合同法》需要依据当前教师权益发展进一步具体补充和规定,这也是教师权益研究需要努力和深入的方向。
此外,随着我国国际合作学校以及各类教育国际产业合作链的兴起,外籍教师也逐渐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据更大的分量,如何促进外籍教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贡献,需要我们对外籍教师的合法权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