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本科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8-20

  摘要:本文立足于教育改革创新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的视角,探索人文社科本科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目前,理工科专业在教学中普遍应用实验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实验教学模式在高校的理工科和人文社科教学中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正如刘二虎(2011)所言:“目前国内高校文科类实验室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规模上与人文社科学科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设的力度不够,发展整体落后于理工科。”[2]张补宏(2011)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指出文科类实验室存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不足、教学大纲实验教学环节安排与设计不合理等问题[3]。张夏(2015)指出大连理工大学的文科实验教学存在缺乏实验教学体系、实验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等问题[4]。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实验教学在文科创新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客观的论证以及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华南理工大学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稳健的实验教学体系。在科研训练方面开设SRP项目、学科竞赛、课程综合实验等,并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同时,教师们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调研考察、开放实验、模拟仿真等。此外,学校还改变单一的闭卷考模式,创造性地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实习成绩等纳入期末考核中,引入开放式和半开放式考试模式等。由此,本研究设计出实验教学模式的测量量表。其中,教学内容维度设置了课程实验、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企业实习四个指标;教学方法维度则设置了情境案例、模拟仿真、调研考察、开放实验四个指标;而考核机制维度设置了开卷或半开卷考试、作业展示、调研或实习报告三个指标。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素养是创新型人才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和外在品质的统一,测量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判断实验教学模式的实际成果的有效途径。关于创新素养的构成虽然说法不一但本质内涵一致,如曹军(2011)认为创新素养包括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吴淑芳(2013)则提出了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人格特征五个方面。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所谓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由此,本文以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机制为自变量,创新素养为因变量,构建了因果关系模型并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

  H1:实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具有正向作用

  H2: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具有正向作用

  H3:实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具有正向作用

  2.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多年,我们以其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最终确立了15个题项,采用了莱克特量表设置了从“很符合”到“很不符合”五个等级。问卷的发放和收集于2016年11月至12月间完成,共发放30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数为265份(回收率为88.3%),两专业各年级分布均衡,均在20%—30%之间。

  三、数据分析

  1.信效度检验。本文主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因果关系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首先对数据分布的正态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题项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分别位于0.05—0.94、0.03—1.16之间,符合正态分布,适合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使用AMOS17.0软件分两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其次是量表一致性检验。本文选取克朗巴哈系数α验证量表的可靠性,结果显示α系数为0.905,大于0.7,说明测量工具拥有较好的稳定性。对量表数据进行KMQ和Bartlett的检验,KMO值为0.885,表示可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0.05),说明该因子分析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可以做因子分析。然后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取特征值大于1。量表析出4个主成分,累计解释了方差的70.1%。

  2.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由于χ2值受样本量影响较大,综合选择GFI、AGFI、RMR、RMSEA、TLI、CFI、NFI 7个指标全面验证假设模型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GFI=0.92、AGFI=0.88、TLI=0.94、CFI=0.95、NFI=0.91,除AGFI略小于一般适配值0.9之外,其余均符合要求;RMR=0.05,RMSEA=0.07,分别等于和小于临界值0.05和0.08。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假设模型与收集的样本数据拟合良好。根据模型输出图的结果,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1—3均得到了支持。具体表现为:实验教学内容(p<0.01)、教学方法(p<0.01)、考核评价机制(p<0.05)对文科本科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影响最为显著(β=0.35),教学方法次之(β=0.32),考核机制影响最小(β=0.21),这可能是由于调研报告、PPT展示等评估成绩的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已久,并非专属于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推行之后才开展的,而是在其后受到了更大程度的重视而已,所以学生们的感知并不深。

  3.开放性问题描述性统计分析。为避免结构化量表限制了受访对象思维的发散,本研究设置了一道开放性问题用以了解学生们对华工现有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在所有265份样本中,有13份样本反映当前的模式很好,这再一次支持了华工当前针对文科本科生开展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在提出有效意见和建议的165份样本中,涉及到实践活动安排和课程设置问题的约占70%,其中前者占比41.2%,是同学们反映问题最多的维度;其次是课程设置维度,占比27.9%。教学方式、科研与竞赛项目以及资源与设施三个维度的占比相对接近,分别为12.7%、9.7%和6.7%。占比最少的是执行方面的问题,仅占1.8%,这一方面说明华工当前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提升,但也从侧面反映实验实践教学理念确实贯彻了下去,得到了执行。调查显示,目前华工在实施文科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产学研合作仅限于在特定企业实习,形式单一,学习深度不如实地游学。其次,在实验课方面,除了低年级呼吁实验课少、高年级反映实用性低的特点,还存在课程不够丰富、时间安排不够灵活、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最后,在科研项目和竞赛方面,学校还需加强在新生中的宣传和培训,以免新生们错过比赛报名或因能力不足而无法参与。

  四、结论和启示

  文科实验教学必须针对文科特性构建一套稳健、科学的教学体系,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文科实验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其次,文科实验教学可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实验内容,也可以借鉴理工科以实验项目为实验教学内容。最后,实验教学更要秉承素质教育思想,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更加注重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创新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培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