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诗性渗透

发布时间:2018-09-13

  摘要:从“诗性教育”的视角出发,以言语训练为抓手,带领学生赏鉴唐诗宋词,品读各类古体诗、近代儿童诗,让学生的习作充满诗情画意,回归语文教学本真。主要策略有:吟诵古诗,感受表达韵律美;品读关键词,体悟语言凝练美;挖掘意象,领会创作情感美。

  关键词:诗性教育习作教学韵律美凝练美情感美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首含蓄又精湛的诗,只有在充满诗意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被深深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倡导“诗性教育”,让诗意渗透语文学习,让诗意浸润学生,使学生在浓郁的诗意氛围中快乐学习,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小学习作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诗性教育”的视角出发,以言语训练为抓手,带领学生赏鉴唐诗宋词,品读各类古体诗、近代儿童诗,努力让教室里弥漫诗意的气息,让学生习作充满诗情画意,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一、吟诵古诗,感受表达韵律美

  韵律美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往往以其韵律流畅、节奏生动而深受学生喜爱。富有韵律的表达,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会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和谐之美。在习作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带着学生吟诵古诗,时间久了,其中的韵律美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的表达同样呈现韵律美。

  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每堂课笔者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多样的形式,如“游戏诵读”“表演背诵”“飞花令”“师生同台竞技”等,带着学生吟诵古诗,演绎经典,逐渐领会古诗词的韵律美;还会对古诗词进行合理分类、编排,带着学生根据一类诗的特点进行吟诵,如针对《三字经》《诗经》等节奏感较强的国学经典,采用一唱三叹式的诵读方式,能够较好地领会其中的表达韵律;山水田园诗大都呈现出“诗画一体”的特点,诵读时轻快灵动一些,能够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读出其中的音韵和谐、情景交融之美;思乡诗一般是通过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诵读时灵活调节语调语速,不仅能凸显诗人感伤的情怀,还能触达这类诗的韵律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对古诗韵律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大部分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流的轻重缓急、语速的长短快慢;部分学生已经能准确地抓住表达诗情的诗眼,运用语调的变化,将前后内容有机贯通起来,深入诗的语言和意境,进行以情带声、生动感人的诵读。更为可喜的是,有些学生已在诵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语感,并能进行模仿创作。如有学生喜欢读边塞诗,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后,即兴创作出了《水调歌头·戎马》——

  (上阙)江山战火扬,明灭总相旧/金戈铁马兵,林鸟皆惊空/可叹步履为坚,却使野心为纵,悲苦苍生久/断剑倚沙场,燎原仍未熄。

  (下阙)起东风,化马聚雨,洗血秋,山河已久,但见天下几时同?/东为倭寇之乱,南有海峡天际,华夏难一统/但愿山河久,万里共春秋。

  这首词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慷慨激昂的韵律美,不仅展现了胸怀天下、杀敌报国的理想,还让我们领略到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战场,目睹了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可谓“诗中有赞歌”。

  在持续的诗词吟诵中,学生被诗词表达的韵律美浸润、感染着,不仅会信手创作古体诗,还尝试着创作现代诗。比如某学生最近迷上了《猫武士》这套书,深为主人公火爪运用勇气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预言的冒险精神所折服。在阅读了一段时间的古诗后,他由感而发创作了《猫的战场》——

  撕心裂肺的呻吟划过天际/痛苦的呻吟在空中回荡/尖利的爪子划过侧身/绒毛在空中飞旋/锋利的牙齿直逼喉管/滚烫的鲜血在草上流淌/武士们遍体鳞伤——

  可以看出,这首诗已经在有意识地追求韵律美,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猫武士在战场上奋力厮杀的场面,其武士王者的形象一下跃然纸上。

  二、品读关键词,体悟语言凝练美

  古诗词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而被世人所欣赏。习作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带着学生品读关键词,体悟语言的凝练美,并试着将这样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如和学生一起赏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笔者聚焦“枯”“老”“昏”“古”“西”“瘦”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进行体悟:一是“读中品”,在读中感悟此曲通过一字一词、一字一景营造出的凄清孤寂之感;二是“读中赏”,在读中想象枯萎、颓废、毫无生机的“枯藤”渲染出的苍凉、肃杀的晚秋气氛;三是“读中拓”,在读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画面,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了这样的感悟基础,学生逐渐体会到:这首小令很短,且全篇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传达出了旅人凄苦的心境。尤其是一个“瘦”,欲写人之瘦却偏不写人,而是由写马之瘦衬出人之乏、人之瘦、人之贫,凸显路途跋涉之艰辛以及求功名之困苦。

  类似的训练进行过多次后,学生便逐渐认识到:好的文章并不在话多,而在于用凝练的语言彰显深远的意境。有学生学完《天净沙·秋思》一词,便创作了《天净沙·春梦》——

  和风细雨娇花 /凝露杨柳白桦/几只雏燕飞过/山清水秀/一幅春色盎然之画。

  一切景语皆情语。小作者通过对“和风”“细雨”“娇花”“凝露”“杨柳”“白桦”“雏燕”等意象的描绘,廖廖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绝妙的春天图画,也算是“诗中有画”。

  还有学生试着以凝练的语言塑造生动的形象。如男生喜欢动物,便纷纷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有位学生笔下的狼是这样的——

  狼外形潇洒/ 嘴吻尖长形如锥/牙尖爪利泛寒光/聪耳竖立显机警/铁尾刚劲桀骜现/四腿虽细赛的卢 /慧眼上翘露凶光/抵死犹能逼虎豹/原生不惧两脚兽/这就是——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狭路相逢,强者为赢/复制狼道,激发野性/蔑视危机,啸傲丛林。

  这篇习作字数不多,却将狼的外貌、狼的动作、狼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敬佩之情,好一曲“诗中有情”。

  三、挖掘意象,领会创作情感美

  意象是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潜在的意象,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厚的重要原因。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意象,能让学生在遣词琢句中逐渐领会创作的情感美,让习作更精彩。

  如引导学生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在欣赏诗歌、朗读诗歌的基础上,尝试着写一写诗”前,我先带着学生将这一单元的诗歌复习了一遍。读诗歌《诗经·采薇》,我们挖掘出了“杨柳”的意象,领会了作者通过“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的对比手法,抒发了征战归来的边防士兵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读艾青的抒情诗《太阳的话》,我们挖掘出了“太阳”的意象,领会了作者运用拟人、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经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学生诗兴大发,纷纷在习作中借助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深厚的情感,并竞相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自己写的诗。如有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诗歌“飞向蓝天”中写道——

  蓝天/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你那广阔的心胸/可容纳百川/也一定能容下——/我心中的梦想!

  这首诗通过发挥想象,使用修辞手法,以“蓝天”这一鲜明的意象,并借此抒发情感,展示了自己美好的梦想、高远的志向,令人不得不对作者敏捷的构思心生佩服。

  也有小组为了感谢家长对自己诗意写作尝试的支持和配合,心生感动,一起合作写下了“好家长颁奖词”——

  不知何时,校园里有了你们美丽的身影。

  是你们,用坚毅笔直的双臂,为我们架起了知识的桥梁,清静的校园映出了您淡定的脚步。

  是你们,用执着赞许的眼神,强化了我们前进的信念,让我们以恬静的心境追逐更高远的梦想。

  你们用一根弦,拨动我们上进的心;用一点光,点亮我们前进的希望;用一首诗,助我们书写美好的华章。

  昔日迎着朝阳起步的附小,饱含着你们的心血;今日勃发奋进的附小,洋溢着你们的光芒。

  作为附小的一分子,我们在这里真诚地向你们说一声:感谢。

  这首诗语言丰富、结构严谨,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好家长”这个中心意象,深情赞美了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附小的发展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家长们,字里行间洋溢着由衷的感激之情。

  本次习作训练,让学生诗兴大发,精彩的习作也不断涌现,就像是长时间训练以来的“成果爆发”,连我都忍不住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叫好。不得不说,是平时深厚的读诗功底、严谨的习作练习,成就了他们诗意盎然的创作盛会。

  在诗意美的熏陶下,以言语训练为抓手,能够实现习作教学的高效推进。“诗性教育成就诗性人生”,让诗歌塑造本真而诗意的学生,让诗歌练就爱写作、会写作、乐写作的阳光自信儿童,是笔者贯穿教学始终的追求。在这条诗意盎然的路上,笔者会带着学生,走向更深处。